发布日期:2025-07-26 19:53 点击次数:85
特朗普一句“能打到莫斯科吗”,美国对外政策拐点到了?
2025年7月,特朗普在电话里问泽连斯基一句,“如果给你远程武器,能打到莫斯科吗”——这话,比制裁清单还炸裂。
这事发生在美俄领导人刚刚通完话的第二天,气氛本就紧绷,特朗普的“灵魂发问”像往火堆扔汽油。
本来2025年美国的对外政策调门还在“收缩”,特朗普竞选时天天挂嘴边——要结束海外军事投入,结果这通电话直接来了个大掉头。
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“变脸”,但这次直接把乌克兰打击范围推到了俄罗斯腹地,连莫斯科、圣彼得堡都被点名了,这尺度,之前拜登都没敢明说。
泽连斯基回答也够硬,“绝对可以,只要你给我们武器”,美乌之间的博弈,瞬间变成了“谁敢先动手”。
设想一下,如果真的给乌克兰远程打击能力,莫斯科会怎么反应,俄罗斯的底线会在哪?
这背后是美俄通话不欢而散,特朗普公开怼普京,说这次聊得“很糟糕”,转头就拉上泽连斯基开小灶,美方挫败感肉眼可见。
特朗普对俄政策从“谈判桌”切换到“痛点战”,核心逻辑其实很生猛——让俄罗斯感受到痛,逼克里姆林宫回头谈判。
但美国真有底气砸钱砸武器到这份上吗,还是“口嗨”成分多?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爆料,这场电话背后,美方已经在罗马和乌克兰讨论过武器清单——啥能打、怎么绕过国会、怎么让第三国转手,全是明牌操作。
乌克兰要的,是射程1600公里的战斧导弹,这东西一上天,莫斯科、圣彼得堡都在覆盖圈里,但美方实际能给到哪一步,内部争议巨大。
军火圈子里最现实的是ATACMS陆军战术导弹,射程300公里,打到莫斯科还差着1000公里,泽连斯基想一步登天,特朗普能不能下这个决心?
去年11月,拜登政府放行乌克兰用美制远程导弹打俄本土,俄罗斯立马用新型“榛树”高超声速导弹还击,乌克兰的决策中心成了直接威胁目标。
普京明晃晃放话:再用西方武器打俄领土,下一波打击升级,莫斯科的核学说已经更新,底线越来越清晰。
美方一边暗戳戳放宽用武规则,一边嘴上还在“警告乌克兰克制”,这两手操作,真能压住局势吗?
乌克兰现在能靠的远程打击,主要是无人机,武器清单里“战斧”还在谈判桌上,美国国内却在喊“库存告急”,连爱国者防空系统都供不上。
特朗普嘴上说要给新武器,背后却有美国《军事观察杂志》揭短,美国现货根本不够用,北约盟友也交不上货。
武器供应跟不上节奏,特朗普还能靠什么给乌克兰撑腰?靠经济制裁压俄罗斯?
特朗普放话,50天搞不定和平协议,就要对俄罗斯砸100%关税,还要“二级制裁”中国、印度这些进口俄能源的国家,这招管用吗?
俄罗斯梅德韦杰夫直接回应:特朗普的最后通牒,全世界都在看,但俄罗斯毫不在意。
欧洲国家怎么看?“好战的欧洲将感到失望”,这不是一句空话,欧洲盟友对美国的战术弹性也在打算盘。
反过来看,乌克兰到底能不能拿到能打到莫斯科的家伙,关键还得看美国内部怎么博弈——国会、军工、白宫三方的算盘不一样。
拜登团队其实去年底就有点松口,但一直卡着“不打俄本土”,特朗普一上来直接问“能不能打莫斯科”,是试探底线还是抬高议价?
现在美国国会对对外军援越来越挑剔,特朗普想走“对欧军售”曲线,绕开国会,这招能走多远?
一份武器清单能否改变战局?还是说,乌克兰拿到远程导弹之后,俄乌局势会更失控?
2025年中,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还是靠无人机和有限的西方弹药,老问题没变,西方“砸钱”速度和俄方应对节奏,谁先跑不动?
特朗普这通电话,成了美对外政策的转折点,俄乌冲突的下一步,可能要围着“远程打击”这个新关键词转。
美方“痛点战”策略,看似要把俄罗斯逼回谈判桌,但俄罗斯真会为了疼几下就妥协?还是反而加速升级?
欧洲会不会被拖下水,成为远程武器的下一个实验场?
美国国内“砸钱”压力越来越大,军工企业、财政赤字、选民态度,一个都绕不开,特朗普还能撑多久?
特朗普一句“能打到莫斯科吗”,其实是美国对外政策能不能彻底放开手脚的“试水石”,下一步,是继续高举高打,还是被现实打回原形?
局势走到这一步,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在等美国的下一步操作,全球市场和产业链也在等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