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01 21:54 点击次数:169
最近这阵子,A股市场简直像坐了火箭,嗖的一下就冲上去了。
3400点刚站稳没几天,转眼就干到了3600点,前后也就二十来天的功夫。
好多人都懵了,以前天天盼着牛市,现在真来了,反倒有点不敢信了。
朋友圈里,炒股群里的气氛也变了,以前聊得最多的是“割肉”“躺平”,现在全是“冲啊”“满仓干”。
不少人看着账户里的数字往上跳,心里痒痒的,忍不住把手里的闲钱全扔进去了。
这波涨得确实猛。从四月份开始算,大盘就像打了鸡血,一路上扬。
深成指和创业板更狠,涨了快三成。
周线图上,连续五根大阳线排下来,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。
每天开盘,成交量蹭蹭往上涨,从一天一万多亿,干到了快两万亿。
融资账户里的钱也多了不少,都快赶上四月份的高点了。
这说明不光是普通人在买,那些借钱炒股的也跟着加了杠杆。
最明显的变化是身边人。以前问谁炒股,十个有八个都说“不懂,不碰”,现在不一样了。
楼下卖煎饼的大哥,一边摊饼一边刷手机看行情;公司茶水间里,以前聊八卦的同事,现在张口闭口就是“科技股”“周期股”。
银行理财经理打电话,开口就是“最近市场不错,要不要考虑转点资金进来?”
连我那个从来不碰股票的表妹,都偷偷开了户,拿了几万块试水。
她说,再不进场,怕以后连车都买不起。
钱都往哪儿去了?主要是两个地方。
一个是科技类的公司,什么人工智能、芯片、新能源车,沾上这些概念的股票,涨得一个比一个凶。
另一个是周期类的,像钢铁、煤炭、化工这些。
前一阵子“反内卷”的风一吹,大家觉得这些老行业要翻身了,价格蹭蹭涨,股票也跟着飞。
有些品种,一周时间价格翻倍,看得人眼都直了。
可热闹背后,总感觉有点悬。涨得太快,反而让人心里不踏实。
你看创业板,技术指标早就进入超买区了,连续好多天都在警戒线上晃悠,就像一辆车油门踩到底,速度上去了,可刹车灵不灵就不知道了。
那些涨得最凶的股票,估值已经高得离谱,市盈率动不动就几十上百倍。
你说它未来能赚这么多钱吗?谁也不敢打包票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那些借钱炒股的人。
现在融资余额快两万亿了,虽然还没到2015年那种疯狂的地步,但也快摸到警戒线了。
那时候多少人一把亏光,跳楼的都有。
现在这些人,看着账户里每天多出几千几万,觉得赚钱太容易了。
可他们忘了,借钱炒本来就是双刃剑,行情好时放大收益,行情一掉头,亏得更快,还得还利息。
还有那些追高买周期股的。
煤炭钢铁涨了这么多,大宗商品价格也冲上天,可下游企业受得了吗?
价格涨得太猛,需求一降,立马就得回调。
到时候,买在山顶上的人,只能眼睁睁看着账户缩水。
这波行情能走多远,关键还得看后面有没有真金白银继续往里进。
现在看,外资开始回流了,保险公司也在买买买,公募基金发行也回暖了。
这些大机构的钱进来,比散户的热钱稳当。
而且现在散户也不是完全瞎买,多少会跟着机构的思路走,盯着科技和周期这两个方向,这样市场一下子崩盘的风险倒是小了点。
短期来看,要是成交量还能撑住,说不定还能再往上拱一拱。
可要是哪天突然放大量往上冲,那反而要小心了,很可能就是最后的疯狂,之后就得横盘消化。
中线就看八月份的经济数据,要是数据好看,企业赚得到钱,这波行情还能接着唱。
要是数据拉胯,尤其是那些靠涨价吃饭的周期股,没业绩撑着,迟早得摔下来。
月底还有个重要会议,政策风向怎么吹,也得盯着。
还有中美那边的关税谈得怎么样,美联储啥时候降息,这些消息都可能影响市场情绪。
公司半年报也快出来了,是真赚钱还是靠概念吹,一扒财报就清楚了。
现在这局面,说白了就是一场大博弈。
有人想趁着热度赶紧捞一笔,有人想搭上顺风车赚个差价,还有人真金白银看好未来。
作为普通人,真想参与,也别脑子一热全押进去。
手里留点稳当的蓝筹股垫底,再挑些真正有潜力的科技和周期股玩玩,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。
涨多了知道减点仓,跌下来也别吓得魂飞魄散。
设定好自己的底线,到了就执行,别让情绪牵着鼻子走。
这市场,从来不是谁都能赚到钱的地方。
看着别人赚钱眼红,一头扎进去,最后往往成了别人的垫脚石。
热闹是热闹了,但冷静下来想想,自己到底懂不懂,能不能扛得住波动,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波行情能不能持续,谁也说不准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当所有人都觉得稳赚不赔的时候,风险往往就在不远处等着了。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