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 靠中国赚钱防中国船!新加坡请美军盯马六甲,新航线让监视白费力
靠中国赚钱防中国船!新加坡请美军盯马六甲,新航线让监视白费力

发布日期:2025-11-22 03:55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每天清晨,马六甲海峡都会有几十艘印着“中国制造”的货轮驶过,小到义乌的钥匙扣、深圳的手机配件,大到青岛的机械臂、苏州的纺织设备,都要从这里中转去往全球各地。

你可能经常听说新加坡是“亚洲富国”,人均GDP能排进世界前三,却很少有人细想,这个只有735.2平方公里、既没石油也没制造业根基的城市国家,凭啥能这么有钱?

但矛盾的是,新加坡靠中国货轮赚得盆满钵满,转头就把钱花在了樟宜海军基地,让美军舰盯着海峡里的中国船。

一边靠人吃饭、一边给人设坎,这种“两头占”的平衡术,在现在中国已经找到替代航线的情况下,还能撑多久?

一、马六甲的“咽喉困局”

马六甲海峡可不是普通的水道,全球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都得从这儿过,对中国来说更是“命脉”,50%的进出口货物、80%的石油进口,根本绕不开这条海峡,但走这条道,中国货轮得承担不少“隐性成本”。

比如停靠新加坡港时,船用燃油价格比旁边的马来西亚巴生港、印尼丹戎不碌港高出15%-20%,可你还不得不加,毕竟要赶航程;更让人在意的是,海峡里常年有美军的濒海战斗舰巡逻,货轮的航运动态、停靠时间,几乎都在人家的监控里。

明明是自己花钱运货,却要多付冤枉钱、还要被盯着,换谁都得琢磨:总不能一直把“命脉”放在别人眼皮子底下吧?这也是中国为啥非要找“备用路线”的根本原因。

二、两大生意全靠中国托底

对新加坡来说,马六甲海峡就是它的“摇钱树”,而这棵树能长这么大,全靠中国“浇水”,它的核心收入就来自两样生意,没了中国,这两样都得打对折。

新加坡港能成亚洲中转枢纽,靠的不是别的,就是“快”,岸桥每小时能装40个标箱,比马来西亚巴生港快1.5倍,货轮停靠清关也比周边港口快3-5小时。

对做外贸的人来说,时间就是钱,所以不少中国货都愿意从这儿转。

2024年一年,新加坡港就处理了4112.4万标箱货物,其中90%都是转口贸易,而这些转口货里,80%都是中国制造,从佛山的家电、东莞的家具,到宁波的文具、广州的服装,要是没这些中国货,新加坡的转口贸易至少得少一半。

新加坡的船用燃油虽然贵,但有两个硬优势:一是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的低硫环保标准,现在全球港口都查得严,加不达标的油会被罚款,二是加油快,单船加油不超过2小时,不会耽误后续航程。

就靠这两点,2024年新加坡卖了54.92万吨船用燃油,直接占了全球总量的六分之一,而这些油,65%都加给了中国货轮,毕竟中国船队走马六甲的最多。

算下来,就这两样生意,直接给新加坡海运业贡献了7%的GDP,还养活了17万从业人员,不管是码头工人、报关员,还是燃油运输司机,都得靠中国货轮吃饭。

说中国是新加坡海运业的“衣食父母”,真不是夸张。

三、失衡的“安全账”

按说靠人家赚钱,就算不主动亲近,也不该反过来防备吧?可新加坡偏不,它把从中国货轮身上赚来的钱,拿去请美军进驻樟宜海军基地了。

现在樟宜基地里,常年停着美军的“独立级”濒海战斗舰,2024年一年,美军舰来这儿停靠的次数就有47次。

这些军舰可不是来“旅游”的,主要任务就是监控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动态,哪艘中国货轮什么时候进港、装了什么货、要去哪里,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
明眼人都知道,这些监控的核心目标就是中国,明明靠中国船队撑起了海运业的半壁江山,却要花钱请外人来盯着这些“衣食父母”。

这就像商场里有家店,全靠一位老主顾带客流、撑营业额,结果店主转头就偷偷给保安塞钱,让保安专门盯着老主顾的一举一动,生怕人家占了自己半点便宜。

不管从哪个角度看,这种操作都透着一股不合常理的别扭。

四、中国的“破局网”

换谁都不想把自己的“货运命脉”全拴在一条道上,中国自然也不例外,这些年,早就悄悄铺好了好几条“备用路线”,而且每条都实打实能用了。

以前北极因为冰多,只有夏天能走短短几个月,现在随着通航条件改善,2024年的通航窗口期已经延长到7个月了。

从青岛港出发去荷兰鹿特丹,走北极航线只要18天,比走马六甲海峡的41天整整少了23天,而且北极航线没那么多海盗和地缘摩擦,货轮平均油耗还能降18%,又省时间又省成本。

就因为这样,2024年已有200多艘中国货轮选了这条线,分流效果已经很明显了。

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,这个港是中国帮着建的,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期:2024年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,还建成了10个万吨级泊位,能停大型货轮。

更关键的是,2024年12月中巴铁路的瓜达尔段也通了车,中国西部的货物从喀什出发,坐火车3天就能到瓜达尔港,直接从这里出海去中东、欧洲,根本不用再绕马六甲海峡,路程省了近4000公里。

中泰铁路的曼谷到呵叻段已经通车了,货运时速能到160公里,2025年全线贯通后,中国西南的货物从昆明出发,24小时就能到泰国湾的港口,再装船去东南亚其他国家。

加上早就运营多年的中欧班列,现在中国已经织了一张“海陆联动”的货运网,西边有瓜达尔港,北边有北极航线,南边有中南半岛铁路,不用再单靠马六甲。

而且这些路线不是为了“抢新加坡的生意”,而是想让更多国家一起赚钱。

比如泰国的大米、老挝的矿产,能通过中泰铁路更快运到中国,中国的农机、家电,也能更方便地进入东南亚市场,大家互通有无,比靠一条海峡“卡脖子”要长久得多。

五、新加坡的“选择题”

李显龙之前在博鳌论坛上公开说过一句话:“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”,这话其实没掺半点水分。

现在中国有了北极航线、瓜达尔港这些替代选项,马六甲海峡的货运分流已经是定局了,按2024年的分流趋势算,2025年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可能要少掉330万标箱,光这部分损失就超40亿新元。

新加坡现在其实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选择:如果还抱着“赚中国钱、防中国”的老想法,继续靠美军盯着马六甲,只会慢慢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,毕竟谁也不想一直为“防备自己的成本”买单。

但如果能放下猜忌,主动参与到中国的货运网络里,比如帮瓜达尔港输出港口管理技术,或者和中泰铁路合作做物流服务,能赚到的钱会比单纯收“过路费”更长久。

说到底,全球化时代早就不是“靠卡住一条道就能长久赚钱”的年代了。

新加坡要是想保住自己“亚洲中转枢纽”的地位,最该做的不是盯着中国货轮,而是琢磨怎么跟中国一起把蛋糕做大,毕竟靠人吃饭又防着人,这种平衡术,迟早会失衡。

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