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 CCI指标突破100,揭示庄家吸筹完成,A股行情或迎新变局
CCI指标突破100,揭示庄家吸筹完成,A股行情或迎新变局

发布日期:2025-11-24 00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19

最近后台总有人问,说在网上看到各种“炒股冠军”分享的指标秘籍,什么CCI破100是庄家吸筹完毕,什么KDJ钝化后金叉是主升浪前兆,问我怎么看。

我一般都回得挺敷衍,说“参考一下就好”。

因为这事儿吧,聊深了容易得罪人。

就像你跑去跟一个热恋中的小伙子说,你女朋友可能只是图你点什么,他大概率不会感激你的清醒,只会觉得你阴暗、你嫉妒。

对“技术指标秘籍”上了头,也是一种热恋。

它提供了一种诱人的叙事:市场是一个可以被破解的密码箱,而你,恰好拿到了那把万能钥匙。

从此,你不再是那个追涨杀跌的韭菜,而是能与“庄家”共舞的“聪明钱”。

这种认知上的跃升,带来的情绪价值,远比赚点小钱要上头得多。

所以今天,我不打算直接说这些“秘籍”是对是错,咱们就来算一笔账,一笔关于“捷径”的投入产出账。

一、把“指标秘籍”当圣经,是在打一场必输的游戏

我们先来捋一捋这类“跟庄秘籍”的底层假设。

它至少包含三个前提:

1.存在一个“庄家”:这个“庄家”是个具象化的、有独立思想和固定行为模式的实体。

2.“庄家”的行为是可预测的:他会遵循一套固定的流程,比如“打压-吸筹-洗盘-拉升”,而且每个阶段都会在技术指标上留下“脚印”。

3.这个“脚印”是公开且有效的:比如CCI大于100,就是他藏不住的“酒香”,只要你闻到,就能上车。

听起来很美好,对吧?

但这套逻辑,在今天的A股市场,基本相当于想用一部诺基亚去登录微信,属于时代性的错配。

为什么?因为所谓的“庄家”概念,本身就已经被迭代了。

十几二十年前,A股确实存在一些游资大户,资金量和信息优势碾压散户,通过坐庄操纵个股。

那时候市场相对封闭,参与者也单纯,用一些简单的技术分析去捕捉他们的痕迹,或许真有一定的值博率。

但现在呢?

市场的主要玩家是谁?

是公募基金、是私募基金、是保险资管、是量化对冲。

这些我们称之为“机构”的群体,才是今天真正的“大钱”。

你觉得一个管理着几十亿、上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,他的建仓决策,会简单到让一个公开的、免费的、谁都能看到的CCI指标来“泄密”吗?

退一万步讲,就算某个基金经理真的有这种路径依赖,他手下的研究员、风控、交易员是干什么吃的?

一个买入决策,背后是成篇的投研报告、复杂的估值模型、严格的风险敞口计算和分批执行的交易指令。

把这一整套复杂的工业化流程,简化为“CCI破100就开干”,这是对现代金融体系最大的误解。

更要命的是,市场是一个“自适应系统”。

什么意思?

就是任何一个有效的“圣杯”,一旦被公开,就会立刻失效。

假设“CCI大于100”真的是一个吸筹完成的铁证。那么结果会是什么?

抢跑者:更聪明的钱,会在CCI到90、80的时候就开始布局,把你的利润空间提前吃掉。

反向收割者:更更聪明的钱,会故意把CCI做到100以上,做出一个“吸筹完成”的假象,吸引你这种“跟庄者”进来抬轿,然后他自己从容出货。

这在量化策略里,叫“因子拥挤”和“反向狙击”。

你以为你在第五层,能看透庄家意图。

殊不知,真正的“大玩家”在第十层,他连“你以为你看透了他”这件事,都算计在内了。

所以,当你把一个公开的“指标秘籍”奉为圭臬时,你不是在和一个固定的NPC玩“找规律”游戏,你是在一个黑暗森林里,大声告诉所有猎人:“我在这里,我准备按这个套路行动了。”这仗还怎么打?

二、真正的“护城河”,是放弃寻找“护城河”

聊到这儿,估计有人会觉得我在泼冷水,甚至有点虚无主义。

其实我想说的是,投资这件事,真正的“护城河”,恰恰是放弃寻找那条一劳永逸的、能让你躺赢的“捷径”。

我自己的投资体系里,也用技术指标。

MACD、布林带、成交量,我都会看。

但它们扮演的角色,从来不是“决策按钮”,而是“仪表盘”和“后视镜”。

仪表盘:它们告诉我市场当前的情绪、资金的流向、波动的状态。

是过热了,还是过冷了?

是缩量盘整,还是放量突破?

这能帮助我验证我的基本面判断。

比如我基于财报和行业分析,认为一家公司价值低估,同时技术指标也显示它处于长期底部区域,那我下注的信心就更足一点。

这叫“共振”,是锦上添花。

后视镜:复盘时,技术指标能帮我回顾过去的交易,看看当时的市场结构是怎样的,我是在情绪高点买入,还是在恐慌中卖出。

这是一种对自身行为的客观审视,用来“填坑”,修正自己的交易纪律。

发现了吗?

指标是“工具”,不是“信仰”。

工具是为人服务的,信仰是让人盲从的。

一旦你把某个指标的某个参数神化,你的思考就停止了,你的系统就僵化了。

真正的交易系统,应该是一个立体的、多维度的框架。它至少应该包括:

1. 基本面锚点:你买的到底是什么?

这门生意好不好?

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
你愿意持有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

这是你的“压舱石”。

2. 估值标尺:现在是贵了还是便宜了?

安全边际在哪里?

这决定了你的“值博率”。

3.资金与情绪的温度计: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技术指标、市场情绪等,它们告诉你现在是“夏天”还是“冬天”,帮你选择下注的时机和力度。

4. 纪律的缰绳:仓位管理、止盈止损、买入卖出规则。

这是保护你不翻车的“安全带”。

构建这套系统,是个极其枯燥且漫长的过程,需要不断学习、实践、犯错、修正。

它远没有“CCI破百,黄金万两”这种口诀来得性感,来得激动人心。

但这才是投资的本来面目。

它不是一场寻找武功秘籍的江湖奇遇,而是一场伴随终身的、关于认知、人性和纪律的修行。

下次再看到类似的“冠军直言”,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
如果这个秘籍真的这么神,为什么他要免费教给你?

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,一个公开的信号,凭什么是机会而不是陷阱?

我到底是想找一个能帮我赚钱的工具,还是只想找一个能让我心安理得“赌一把”的理由?

想清楚这三个问题,很多所谓的“天机”也就算咯,不过是些家长里短的平常事。

共勉共戒。

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