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08 17:45 点击次数:102
1975年毛泽东亲自圈定江西军区政委,张力雄最后的长征记忆
南京东部战区总医院门口那天有点阴。2024年4月2日,灵柩上覆盖着鲜红党旗,一位111岁的老人悄然告别尘世。张力雄,这个名字在解放军老干部名册里早已泛黄,如今却成了“最后一位长征亲历者”的注脚。现场没大场面,也没有多少花哨仪式——据说他生前就叮嘱过:“低调点,别劳师动众。”但江南春雨打湿了送行队伍的衣角,也让不少人想起九十年前那个泥泞的于都河畔。
福建上杭的小山村现在还保留着几间老房子,有一堵墙上刻着模糊字迹,据村里老人说,那是张家小儿子当年用树枝划下的:“这辈子非当红军不可!”1913年出生,他排行最小,自幼帮母亲挑水捡柴,还要跟哥哥们一起进纸坊做工。“手指头都磨烂咯,”八十多岁的邻居林奶奶曾回忆,“那时候哪懂啥叫童工?就是能混口饭吃。”
1929年的春天很不一样。红军队伍从回龙镇经过时开仓分粮,乡下人都跑来看热闹,小张力雄也挤在人群里。他记得特别清楚:一个穿破棉袄、脸晒得黝黑的小伙子笑呵呵地问他,“你看我额头有‘共’字吗?”全场哄堂大笑。这支“不像兵”的队伍把米袋分到每家每户,小力雄第一次见母亲吃饱了饭,那顿糙米粥成了他后来无数次提起的话题。
三百里的山路,他走去瑞金报考红军学校的时候只带了一双草鞋和半块干粮。“穷怕咯,不怕死。”毕业时团长递给他一支左轮,说这是牺牲同志留下来的,“拿好,为他们报仇!”这个细节在《百岁老红军口述史》也有提及,但只有熟悉他的同事才知道,这把枪一直被他藏在枕头底下好多年。
1935年的阿坝草地,是很多老战士梦魇般的地方。沼泽深不见底,人马经常陷进去再也拉不上来。有一年冬天,《上杭县志》编辑组采访到一个细节:炊事员杨二狗掉进泥潭,只剩胳膊露出来,高举盐袋喊“政委!快拿去!”那包盐最后救活了一锅稀粥,也救下一班饿晕过去的新兵蛋子。当时团部还有个传闻,说谁能带出皮带回来就算英雄——因为皮带煮汤已经成了唯一补充蛋白质的方法。
第三次翻越草地,比前两次更惨烈。一根野菜都刨不到,有人开始啃树皮、嚼破布条。寻淮洲牺牲后留下的一条宽皮带,本来是纪念品,被炊事员剁碎丢进锅里熬汤,全团分喝。据说味道又苦又涩,却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香。在高台突围失败后,他拖着伤腿躲进农户地窖七天七夜,每晚只能靠半碗凉水续命。“徐向前拍我肩膀,说革命没败,我信咧。”
新中国成立后,张力雄并没有像某些将领一样留京享清福。他喜欢折腾,总觉得江西这片土地欠自己太多血汗债。一度被特殊时期波及审查停职,好几年没正经工作。有一次女儿写作文抱怨父亲“不爱讲话”,结果被老师批评:“你爸嘴巴紧,是为大家好。”1975年初,北京传来消息,要调整省级军事领导岗位。有知情干部回忆,当时毛主席翻名单,在“江西”两个字旁边特意画圈,然后指名道姓:“让张力雄去吧。”
这一决定其实挺突然。据《解放军高级将领传》编纂组内部资料披露,当时不少干部建议用本地人,但主席坚持要用真正经历过苏区苦难的人。不久之后,六十多岁的张政委背起行囊重返赣鄱大地。他第一件事不是开会,而是骑自行车去了于都河边,看望几个还健在的老游击队员。据当地民警李师傅讲,那天下午他们坐土堆抽旱烟,一聊就是仨小时,把旁边孩子听得直发愣。
兴修水利、整训民兵这些都是硬任务,可最让乡邻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怪脾气:比如逢集市必买书,有空就往中小学图书室塞教材;还有一次冬天,大雪封路,他拎两瓶酒敲开隔壁贫困户家门,就为了陪孤寡老太太唠嗑取暖。这些琐碎没人专门记录,但据《福建中央苏区史》编者陈老师私下讲,“像这样心软的人,其实少见。”
退休以后病魔缠身,却依旧操心家乡教育问题。他存钱不用、不舍得换新衣服,到2016年攒够10万元全部捐出去设立助学基金。当地产妇幼保健院护士刘姐曾透露,有一年春节,她送水果探望老人,被劝退出来:“钱省下来给娃娃买课本。”2023年底病榻签署协议,将1236册藏书和助学金再次托付给县图书馆,还特意盖章写明思源二字——原话是“造纸童工出身,我认这个理”。
2021建党百周年活动期间,上杭电视台摄制组拍到一个温馨镜头:108岁高龄戴勋章端坐窗前,一遍遍轻声哼唱参军歌谣,还有孙女帮忙整理旧照片。其中夹杂一本泛黄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抄录各种方言俚语,包括一句外婆常挂嘴边的话:“种田无牛耕,用命换收成”。或许正应景他的少年时代吧?
临终追悼会上,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摆在灵柩旁,就是那根复制版宽皮带。不是真品,而是一位上海朋友照原样找匠人做的新货,用以寄托对逝去年代的一点念想。这东西后来由福建省档案馆收藏,据工作人员介绍,每年来参观的小学生都会摸一下,希望沾点好运气(这是孩子们自己的迷信)。
如今,上杭县图书馆三楼专设展柜保存这些赠书和手稿,经常有人驻足流连。有个男孩趴玻璃窗朝外看,看似呆滞,其实脑瓜转得飞快,因为暑假作业刚好要求写篇关于革命先辈的小论文……而远处纸坊旧址残垣断壁间,还能找到一点青苔斑驳痕迹,大概只有当地人才会感慨一句土话——
“小人物撑起来的大世界,都埋在泥巴脚印下面啦。”
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。
部分信息参考:《张力雄回忆录》《百岁老红军口述史》《福建中央苏区史》《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》《上杭县志》等,以及地方采访轶闻与相关档案资料整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