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09 07:35 点击次数:137
曾经,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一度被外界看作是进入了“蜜月期”,两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的互动也显得非常融洽。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仅仅几个月时间,这段看似友好的关系就急转直下,最终美国不仅大幅上调了对印度的关税,更毫不留情地公开指责印度是一个“死亡经济体”。这场从“称兄道弟”到“彻底撕裂”的转变,究竟是印度自身对局势的错误判断,还是其策略上出现了重大偏差?
主动示好,却被冷落
其实,这段关系从开始就埋下了伏笔。今年二月,印度总理莫迪带着一份被形容为“大礼包”的诚意,专程访问美国。他当时主动提出,印度愿意成为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的“先锋”,并承诺未来将大量购买美国的能源和军事装备,甚至表示可以协助美国处理非法移民问题。印度的姿态,可以说十分积极。
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却并非印度想象的那样热情。即便莫迪表达了极大的合作意愿,特朗普在一些场合还是流露出明显的不耐烦。美国方面给出的回馈也显得敷衍,仅仅提到了为印度提供F35战机“铺路”,但这项合作并未进入任何正式的军事采购程序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就在莫迪访美期间,美国军机直接采取行动,遣返了上百名印度非法移民,这无疑给印度的期待泼了一盆冷水。从二月到七月这段时间,美方认为印度方面采取了“不当措施”,而且其代表团的工作效率“极其低下”。在美国看来,印度从来不是一个足以被称为“够格”的合作伙伴。
空喊口号,缺乏根基
印度在此次与美国的博弈中,最大的一个错误,可能就是它过于自信地将自身与中国相提并论。印度方面似乎相信,自己拥有与中国匹敌的经济实力,足以在美国发起关税战时,像中国一样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。莫迪政府也曾公开号召国民购买本国制造的产品,以此来支撑经济,试图通过“印度制造”的口号来壮大国家实力。
然而,现实与印度所宣称的口号存在巨大差距。早在十一年前,莫迪政府就推出了“印度制造”的宏伟计划,但实际的制造业增长率却长期低于预期,甚至在今年还下降了三个百分点。投入高达二百三十亿美元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,其目标达成率连一半都不到。像富士康这样的跨国企业,也因为印度政府补贴发放迟缓而选择退出。更根本的问题在于,印度目前的制造业基础非常薄弱,市场开放程度有限,出口结构也极其单一。以电子制造业为例,印度百分之八十的核心元件仍然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,本土工厂多半只承担低附加值的组装工作。
美国方面对印度的经济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。美国财政部长曾明确指出,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了百分之三十的份额,并且不应再继续增长。这番话语暗示,美国并不认为印度有能力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。特朗普总统称印度是“关税之王”,甚至用“死亡经济体”来形容它,但却将中国称为“强硬的对手”。这些表态清晰地揭示了美国对两国经济地位的不同判断,也说明了在谈判桌上,美国并不认为印度与中国站在同等的高度。
左右逢源,打错算盘
除了对自身经济实力的误判,印度在国际地缘政治操作上的策略也显得过于拙劣,加速了其与美国关系的恶化。印度一直试图模仿冷战时期在美苏两大阵营间灵活周旋、左右逢源的做法,现在则希望能够在美国、俄罗斯乃至中国之间寻找平衡,从而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。一方面,印度积极拉近与美国的关系,例如参与“四方会议”,甚至以“G8”的身份出席G7会议,莫迪还曾亲切称呼美国副总统万斯为“印度女婿”。
但另一方面,印度又坚定地维系着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。今年六月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点,每天高达二百二十万桶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印度不仅自己消费这些原油,还通过炼油厂加工后,将其“倒手”转卖给欧美市场,仅去年一年,印度就因此获利至少五十亿美元。同时,印度坚持使用本币进行结算,这无疑触及了美国对“美元霸权”的敏感神经。在对华关系上,印度采取了一种“有限遏华”的策略,虽然口头上呼声较高,但实际行动却十分谨慎,例如从未真正接受美国邀请,加入其试图打造的“北约PLUS”框架。
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总统,对印度这些“小算盘”看得很清楚。当他对印度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时,他直接点明原因,就是因为“印度长期购买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能源产品”。这种在两个大国之间“既想得到好处又想保持立场”的做法,在特朗普看来是不能接受的。包括美国财政部长在内的多位美国高层官员,也敢于在公开场合直接指出印度并非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,甚至称其为“死亡经济体”。这些言论都表明,美国对印度过分高估自身地位、自视为世界大国的表现,是完全不认同的。
结语
美印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走向破裂,其深层原因在于印度对自身实力和国际策略的双重误判。印度过于乐观地认为自己可以像中国一样,具备与美国硬碰硬的经济底气。然而,当美国真的下重手时,印度政府除了口头抗议,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反制措施,这暴露了它在经济上的脆弱。在大国之间摇摆不定的立场,最终也没有为印度带来预期的好处。从这个角度看,印度看似强硬的姿态,在真正的打击面前,终究显得底气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