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26 16:08 点击次数:176
== 这事儿老厉害了,咱们得唠唠 ==
你说那会儿,1949年这样
国民党那帮人就得败退到台湾去了
咱们的易祥,正是个骑兵连长
说实话,部队里也有规矩
军官只能带着三个亲属走
他老婆陈淑珍带着两个小孩,易浩光和易浩明
留在了湖南邵阳老家那黄泥村
真是没办法,家里人都得自己想办法
他只好把名额让给了那些勤务兵庹长发啥的,自己先过去
心想着以后一定会带家人过来
你说这庹长发,还是他的手下,四川彭水人,1924年生的
14岁那年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,先干了四年杂役,那会儿真是苦,要不是生活所迫
易祥对他不错,平时还会分点吃的给他,教他认字
临走前,易祥还特意托付庹长发
庹长发二话不说,答应了
从那以后,他就留在大陆上,没回四川
== 一段难忘的“留守”岁月 ==
等到易祥到了台湾,国民党政府给了他一张土地券
他特意在上面写上了大儿子易浩光的名字
心里想,什么时候能回去
那会儿,他还满脑子想着反攻大陆,总想着早点打回来
可是,几年过去,形势一点都没变,反倒让他逐渐明白了,不能光靠幻想
到1955年,他认识了个比自己小15岁的女人,两人很快就结了婚,生了几个娃
新家日子过得还算地道,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那边的家
偷偷藏着旧照片和信件,不让家里人知道
怕他们知道了又惦记得难受
那边的庹长发,从1949年起就住在黄泥村附近一间小屋里,天天帮陈淑珍家干活,挑水、砍柴
遇到饥荒年景,他自己啃树皮草根
陈淑珍还劝他回四川老家结婚,想找个伴过日子,可他死活不肯,说:“易祥没回来
”庹长发还帮两个孩子上学,长大后也成了家,但他一辈子没娶
就这么一辈子守着那份诺
== 信件穿越两岸,心事难平 ==
直到1979年,两岸开始通邮
易祥终于可以寄信给陈淑珍了
他在信里坦白了自己再婚的事,只是想知道那边的局面
陈淑珍回信讲了这么些年庹长发的付出,说他为了那句托付,三十年如一日,没娶媳妇
易祥看完那信,手都抖得厉害,心里后悔当年那一决定
可他也没办法,两岸关系那样,他回不去
他到晚年身体越来越差,1988年69岁那会儿就走了
临死都没见到大陆的家人
其实,易若莲那时已经成年了,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,无意间翻出个旧箱子
里面有泛黄的地契和几封信
她一看,才知道父亲在大陆还留着一份家产,还有个庹长发这么个人物,心里那个感慨
开始跟大陆那边的亲戚通信
等到2009年,陈淑珍走了,2011年
这些事情让她心里有个想法,咱得去找找那边的亲人
== 寻亲之路,心酸又暖心 ==
2012年,易若莲终于飞到了长沙黄花机场
亲戚开车带她去邵阳县的黄泥村
她找到庹长发住的地方,那时他已经88岁了,白发花白
刚一见面,她就认出他来,庹长发也知道她的来意
俩人一下子就聊起了往事
庹长发讲了这些年怎么帮陈淑珍一家,从1949年起,他正在那儿守着诺言
1964年那会儿,正赶上当地搞社会教育运动,他差点被赶回四川去,但他坚持留了下来,说:“承诺没完
”易若莲听着,心里挺感动
她在那住了几天,听他说想回彭水老家看看
没想到,故事一传开,志愿者们就帮忙安排,2015年,庹长发91岁了
到村口时,他看到小时候那棵柿子树还在
心里那个暖,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日子
可惜,没几天,他就得知两个弟弟都在前一年去世了
三个月后,2016年1月,92岁的庹长发走了,没娶老婆
一辈子守着那份承诺到头
== 结尾:一段跨越两岸的情谊 ==
他回乡的日子虽说只有三个月,但心里那块心结算算也算解开了
走了以后,咱们这边的后辈偶尔还会写信
说起来,这件事倒也挺有意思的,媒体一报道,很多人都感动了
觉得两岸之间还是有点亲戚关系的
显示的还是那段历史遗留的事
你说,易祥当年身为国民党军官,败退时选择带着手下走,没带全家
真是显示出来了军令如山的那股子劲儿
庹长发从个杂役干起,跟着易祥一路走过来
陈淑珍守寡那么多年,也没再找别的人,靠庹长发帮衬
两个儿子易浩光和易浩明,长大后知道父亲在台湾,也没闹啥
易若莲,作为两岸一边的“代表”,在寻亲的过程中
等她见到庹长发时,他身体还算硬朗,还能讲出过去的事,那份感情
你说这事儿,除了那些感人细节外,也让咱们看出了点两岸关系的复杂,历史的遗留状况
但也正既然有这样的人在坚守,咱们的心里还是暖暖的
要是你我也能像他们一样,守着那份承诺
或许这社会就能多点舒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