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27 11:12 点击次数:56
许多游客都讨厌摆渡车,觉得那是景区赚钱的小伎俩。可要是真取消了,大家可能又会骂景区“不靠谱”。
前阵子我自驾去隔壁市的一个森林公园玩,车刚停好,就被保安拦下:“往前还有3公里才到检票口,摆渡车坐不?20块一个人。”
太阳晃得我睁不开眼,也只能掏钱上车。结果刚坐下,就听见后排一位大爷埋怨:“这烂车就是圈钱的,要是能开车进去,谁愿意受这罪!”
这种抱怨你是不是也常听?
摆渡车确实容易惹人恼火——要么门票里偷偷加了车费,买票后才发现“不坐不行”;要么入口修得特别远,走路要走大半天,分明就是“逼你坐”。
所以大家常盼着:要是能直接取消摆渡车,让游客自驾进入景区,那该多爽?
可真要放开,可能好景不长。
我记得去年去西南一个古镇景区,原本只能坐摆渡车,但游客意见太大,景区试着放开自驾。
结果怎样?我早上九点到时,距离景点核心还有一公里,路上已经彻底瘫痪。
两边全是乱停的私家车,有人为了抢近点的车位,直接把车开上石板路,压得青石板都裂开。
导游说,前一天更夸张,两辆车在窄巷子里对面相遇,愣是把二十多辆车堵在后头,最后还是拖车来才解决。
不仅堵,还危险。
很多自然风景区的道路根本不适合私家车——去年夏天,某景区没有摆渡车,开放自驾。结果一位游客开车过急弯时没注意来车,直接蹭上护栏,差点冲进沟里。
救援车想开上去,结果路边被乱停的私家车堵死,硬是耽误了40分钟才到。后来景区立刻叫停自驾,恢复摆渡车。虽然游客继续抱怨,但至少不再有堵路或剐蹭事故。
更糟的是,没有车的人最受罪。
去年有网友带老人去海边景区,那里没有摆渡车,自驾随意进。
网友自己开车玩得挺自在,可同行的一对老夫妻没车,从大门口走到沙滩,顶着烈日走了近一小时,老太太差点中暑。
景区里连共享单车都没有,网约车也被堵在外头,老两口只能提前回家,还念叨“要是有摆渡车就好了”。
有人会说:“这是景区管理不行,停车场规划好不就行了吗?”
可哪有那么简单?我去年去过的一个湿地公园,为了建停车场,把湖边一大片芦苇荡推平了。
当地护鸟志愿者告诉我,那片芦苇原本是候鸟栖息地。停车场建成后,秋天来的鸟少了一半。
景区后来没办法,只能拆掉停车场,重新恢复芦苇,再启用摆渡车。折腾一大圈,钱比以前花得更多,最后还得转嫁到游客身上。
归根结底,大家讨厌的并不是“有摆渡车”,而是景区“玩套路”。
比如,有的景区大门明明能修在景点附近,偏偏往后挪几公里,就是为了收摆渡车费;
有的摆渡车十分钟一趟完全没问题,却非得等车坐满人再走,让游客顶着烈日傻等半小时。这些才是真正该被骂的。
最后,我想说几句:
说实话,我以前也嫌摆渡车麻烦,总觉得是景区二次收费。但仔细想想,摆渡车其实必不可少,特别是大景区。
设想一下,如果一刀切取消摆渡车,自驾的堵在路上骂,没车的走断腿骂;景区还得修停车场、雇人维持秩序,门票跟着涨价——最后谁也捞不到好处。
所以,与其费力不讨好,不如盯紧景区改规则:摆渡车费用公开透明,不要藏着掖着;大门别故意修太远,能让车停近一点就别乱拦;车次增加,别让游客苦等。
说到底,游客反感的不是摆渡车本身,而是背后那些小算盘和套路。
上一篇:合肥收购雷尼绍tp200回收
下一篇:工资打银行卡影响领失业金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