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29 03:32 点击次数:142
1938年3月,临沂城外,寒风刺骨,炮火连天。
张自忠站在沂河西岸,望着远处硝烟弥漫的战场,眉头紧锁。
他刚刚率第五十九军强行军180公里,赶到临沂增援。
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已经撑不住了,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像饿狼一样扑向临沂,眼看就要破城。
张自忠心里清楚,这一仗要是输了,徐州就危险了。
他咬了咬牙,对身边的副官说:“咱们不能光守,得主动出击,打他个措手不及!”
板垣征四郎这边也没闲着。
他可是日本陆军里的“铁军”头子,带着两万多人,战车、大炮、飞机一应俱全,气势汹汹地往临沂冲。
他心想,临沂这点守军,根本不够他塞牙缝的。
可没想到,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突然杀到,打得他措手不及。
板垣气得直跺脚,赶紧调兵遣将,准备反扑。
可张自忠哪给他机会?
14日凌晨,五十九军悄悄渡过沂水,从侧翼发起猛攻。
板垣的部队被打得晕头转向,连阵地都丢了。
战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。
五十九军的官兵们发扬西北军的传统,跟日军拼刺刀,逐村逐屋地争夺。
板垣的部队虽然装备精良,但架不住中国军队的拼命劲儿。
打到16日,五十九军伤亡惨重,战区建议撤退。
张自忠却坚持再打一天一夜。
他对手下的将领们说:“咱们不能撤,这一撤,临沂就完了!”18日,张自忠和庞炳勋两军从东、南、西三面夹击日军,终于把板垣的部队打垮了。
板垣狼狈逃窜,连大衣和手杖都来不及带走,被五十九军缴获。
这一仗,日军损失了3000多人,板垣羞得差点没自杀。
临沂战役刚结束,板垣又卷土重来,增兵临沂。
张自忠二话不说,带着五十九军星夜回援。
25日,他们再次赶到临沂,跟日军展开血战。
五十九军的官兵们冒着炮火冲锋,给日军造成了巨大伤亡。
29日,中国军队的援兵赶到,张自忠下令全线出击,日军再次溃败。
两次临沂之战,五十九军付出了巨大牺牲,连长就伤亡了120名。
但他们的英勇奋战,彻底粉碎了板垣和矶谷两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,为后来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。
就在临沂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,滕县那边也出了大事。
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一路南下,直奔滕县。
滕县守军只有两个营,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,根本不够看。
王铭章临危受命,带着第一二二师死守滕县。
他心里明白,滕县要是丢了,日军就能长驱直入,威胁徐州。
他对全城官兵说:“咱们就是拼到最后一兵一卒,也得守住滕县!”
日军可没把滕县放在眼里。
他们用大炮、飞机狂轰滥炸,整个滕县城被炸得一片狼藉。
王铭章带着守军跟日军展开巷战,打得那叫一个惨烈。
日军用坦克开路,步兵跟在后面冲锋。
守军用手榴弹炸毁了两辆坦克,但自己也伤亡惨重。
王铭章见援军迟迟不到,心里急得跟火烧似的。
他给上级发电报说:“敌兵登城,咱们已经打退了他们好几次,可要是援军再不来,滕县就守不住了!”
17日,日军集中火力猛攻滕县,东关、南城墙相继失守。
王铭章亲自上阵,带着警卫连反击。
他身中数弹,壮烈牺牲。
守城官兵大部分阵亡,滕县最终失守。
但王铭章和守军们的英勇奋战,为徐州一带的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李宗仁后来评价说:“要是没有滕县的血战,哪来的台儿庄大捷?滕县的先烈们,为台儿庄的胜利打下了基础。”
临沂和滕县这两场血战,虽然打得惨烈,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,彻底打乱了日军的计划。
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这两个“铁军”头子,一个狼狈逃窜,一个在滕县碰得头破血流。
蒋介石亲自到徐州祭奠王铭章,连敌机空袭都不躲,可见他对这场战斗的重视。
毛泽东、秦邦宪等人也联名送挽联,称赞王铭章“奋战守孤城,视死如归,是革命军人本色”。
这两场战斗,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,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张自忠、王铭章这些英雄人物,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他们的故事,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。
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,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跟我们联系,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