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意昂体育介绍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 上党战役以弱胜强,展现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人民战争的优势
上党战役以弱胜强,展现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人民战争的优势

发布日期:2025-07-27 16:37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上党战役(1945年9月10日—10月12日)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,也是国共双方在抗战胜利后的首次大规模军事对抗。此战由刘伯承、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发起,旨在反击阎锡山部对晋东南解放区的进犯,并配合重庆谈判。战役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告终,歼灭阎锡山部3.5万余人,极大提升了中共在谈判中的地位,并奠定了解放战争初期华北战局的主动权。

1. 战役背景

抗战胜利后的争夺: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,国共两党围绕受降权展开激烈争夺。阎锡山在日伪军配合下,抢占太原及同蒲铁路沿线,并派史泽波率第19军等部1.7万余人进占长治(古称上党郡)及周边五城,企图控制晋东南。

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:

毛泽东提出“针锋相对,寸土必争”方针,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反击,以军事胜利配合重庆谈判,迫使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。

2. 双方参战兵力

解放军太行、太岳、冀南3个野战纵队+地方部队,共约3.1万人,另动员约5万民兵支援

刘伯承(司令员)、

邓小平(政委)

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军、第23军、第83军等约3.8万人(含增援部队),

史泽波(第19军军长)、

彭毓斌(援军总指挥,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)

解放军装备极差,平均每支步枪仅3-5发子弹,山炮仅6门、炮弹120发,而阎军援军每人携带300发子弹,火力悬殊。

3. 战役历程

(1)第一阶段:收复外围五城(9月10日—19日)

解放军采取“围城打援”战术,先攻占屯留、长子、壶关、潞城、襄垣,孤立长治守军。

9月20日起,主力围攻长治,但史泽波固守待援。

(2)第二阶段:歼灭援军(10月2日—6日)

阎锡山急调彭毓斌率第82、第23军等约2万余人增援。

刘伯承佯装继续攻城,实则秘密北上,在老爷岭、磨盘垴设伏,全歼援军,击毙彭毓斌。

(3)第三阶段:追击突围之敌(10月8日—12日)

长治守军见援军覆灭,弃城西逃,被解放军在沁河以东全歼,军长史泽波被俘。

4. 战役结果

歼敌共约3.5万人(俘3.1万),缴获山炮24门、机枪2000余挺、步枪1.6万支。

解放军伤亡约4000人。

政治影响:

直接促成《双十协定》签订,迫使蒋介石暂缓全面内战。

毛泽东高度评价:“我们‘对’了,‘争’了,而且‘对’得很好,‘争’得很好。” 。

5. 对解放战争的影响**

1. 军事上:

是解放战争首个大规模歼灭战,验证了解放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型。

刘伯承总结:“使我们背后有了靠头,又有了子弹,为平汉线作战创造了条件。”。

2. 政治上:

粉碎了国民党“边谈边打”策略,增强中共谈判筹码。

3. 战略上:

巩固晋冀鲁豫解放区,为后续定都北京奠定基础。

总结

上党战役以弱胜强,展现了解放军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人民战争优势,成为解放战争的光辉开端。其胜利不仅挫败了国民党的军事挑衅,更在政治和战略层面为中共争取了关键主动权。

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