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公共需求不应让企业独自买单
发布日期:2025-07-29 09:55 点击次数:91
连日来,山东聊城肯德基店内老人扎堆纳凉的场景引发热议。当银发群体把快餐店当作免费避暑场所时,看似简单的纳凉行为已悄然形成多方利益的博弈。这场由高温引发的空间争夺战,暴露出公共服务的短板,也让企业陷入道德与效益的两难。
商业场所与公共空间的界限需要理性界定。肯德基每日数千元的空调电费、折损的翻台率、流失的消费客群,这些实打实的经营成本不会因老人的到来自动消解。当占座老人躺着午睡时,隔壁可能正站着找不到座位的带娃家庭。企业经营自主权与社会责任的边界在此刻格外清晰:允许纳凉是情分而非本分,要求商家无限度包容实属道德绑架。
这种转嫁成本的背后,本质是公共服务的阶段性缺位。老人们选择肯德基避暑,折射出社区活动中心、公益纳凉点等基础设施的不足。当公共供给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时,商家被迫成为替代选项。但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应掌握在收银台,街道办将责任完全推给店员的 "劝说" 显然失职。
破解困局需要多方协同发力。政府部门应加快开放更多公益避暑场所,社区可通过错峰开放活动室、设立临时纳凉点来分流人群。对于确有需要的老人,可探索发放高温时段消费券,既保障基本需求,又维护商业秩序。唯有建立多层次的供给体系,才能让企业回归经营本质,让老人获得体面关怀。
当城市文明建设遭遇极端天气考验,我们既要守护银发群体的基本权益,也要尊重市场主体的生存法则。纳凉不该是场零和博弈,公共服务的精准补位,才是消解矛盾的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