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9-18 02:22 点击次数:54
刚跨过2025年的半年,发型行业就传来一组让人晕乎乎的数据:整个理发市场的规模已经冲破了4500亿元,比去年多赚了差不多500亿。
不过,在另外一方面,三线城市的理发店关闭比例飙升到了26.3%,武汉某个商圈三个月内就有12家理发店接连关门,卷帘门上的“旺铺转让”红纸贴了又换,看得人直摇头。
更让人觉得玄幻的是,那些关门的理发店旁边,快剪摊从早忙到晚,排起了长长的队。有人看到,摊主为了赶活,还加了晚班,直到晚上九点钟还在帮加班族理发,场面挺魔幻。
你说的对啊,明明有不少人想剪头发,可偏偏有些店就是没办法维持下去,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。
其实答案就藏在人们的抱怨中,2024年中消协接到的美容美发相关投诉有1.8万起,其中有1.5万起跟预付卡有关,挺多的。
北京一位消费者花了8000块在一家连锁理发店预付的卡,刚用两次就发现店铺关门了,老板跑了,跑得找不到人。
在杭州,有家店换了个招牌,结果就直接告诉老顾客:“旧卡不能用,要再充2.5万才能激活。”
这些事情传得越来越广,大家对办卡都变得更警惕了。有个平台的调查显示,现在有82%的人去理发店,一听到“办卡”两个字,就会立马说不。
不仅仅是办卡这事,理发的时候那一波接一波的推销,挺让人头疼的。
在深圳,某些机构做过调查,发现顾客在理发店待的半小时里,平均有26分钟都是听店员不停地讲“充500送200”或者“头皮护理打五折”。
一位上班族抱怨说,她只是想剪个刘海,洗头的小哥却说她发质不好,剪发的总监还劝她弄个烫染。结账的时候,收银员还不停追问是否办卡,总感觉像在听“唐僧念经”一样,整场体验真是挺烦的。
在这样的体验下,有58%的人说:“再也不打算去了”,而有70%的人直接把那些推销特别厉害的店铺,列入了黑名单。
更让人郁闷的是,许多店铺连“理完发”这件本分的事儿都做不到。
行业里其实暗藏着个秘密:培训理发师的时候,教推销的内容占了超过60%,而让他们练剪发技能的时间,少得可怜。
哎呀,这家美发培训学校真挺有意思的,课程表一看,整整一个月的课程安排里,有21天都是在教你怎么跟顾客讲理、说服他们办卡,反倒用在练剪发技术上的时间就只占9天。
所以说,43%的“高级总监”,其实只花了三个月就直接上岗,剪出来的发型要么左右两边不一样,要么根本跟客户的需求差挺远。
对比那些过得不错的店铺,套路简直大不一样。
日本的理发师得先上专门学校学习两年,还要拿到国家资格证,然后还得当三年学徒才能自己接单。有的店那预约都得排半年,连水都不免费供应,可顾客还是愿意等。
国内也有类似的事了,西安有一家社区理发店,老板是干了20年的老师傅,不搞套餐,不做推销,男士剪头发35元,女士45元,每天从开门一直到关门,客人没断过,周末还得提前预约。
顾客们可也是用脚投票,要是不满意的话,自己动手也是一种选择。
到了2025年上半年,淘宝和京东上的家庭理发器卖得特别火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0%。而且啊,购买的80%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男士,真是年龄层年轻化了不少。
有个挺有意思的数据:25-35岁的男生,过去每个月都得跑理发店,现在变成两个月自己动手剃寸头,一年下来能省掉四百多块钱。
染头发也是如此,短视频平台上,“居家染护教程”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了50亿,几块钱的植物染发剂,效果和理发店花上千块的差别不大,越来越多的人宁愿自己在家搞定。
有人说“成本太高,逼得店家玩套路”,可实际上,成本高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乱来。
核心商圈里的房租,真是挺吓人的:上海静安区50平米的店铺,月租得五六万块,而成都春熙路的店铺,一年房租差不多可以买一辆中档轿车。
不少店铺在花钱上走错了路,装修非得用大理石、灯光追求网红效果,员工还得统一穿西装,这些不算核心的开销,占了总支出差不多四成,结果也就只能把价格抬高。
好比同样的发型,十年前只要50块,现在涨到500块,手艺倒没见长进。
再看看那些快剪店,费用管得真挺严的。
不用洗头、不上推销,也不办卡,一个理发师带一把剪刀、一把梳子,就能自己开个小店。
苏州有一家快剪连锁店,单天平均接待大概120人,客单价15元,一天下来纯收入1800元。扣掉房租和人工费后,一个月纯利润能超过2万块,比许多倒闭的中高端理发店赚得还要多。
这些店摆明了,不是因为成本太高撑不住,而是没走对盈利的门道。
其实行业里也有不少成功突破的例子,比如广州有一家开了8年的理发店,到了2024年就把所有办卡的项目都砍掉了,把洗剪吹的价位定在45元,还推出了“不满意免费重剪”的保证。
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老顾客回来的比例涨到70%,而新来的人数也比之前多了一倍。
重庆一对90后夫妻可真有做事的天分啊,他们在写字楼底下开了家快剪店,早上7点就开门,专门做上班族的生意,晚上8点关门,还不休息,三个月就把本钱赚回来。现在已经开了三家分店了。
新玩意也在帮这个行业变样子,深圳有一家理发店引进了智能洗头机。
原本三个人一小时能帮客人洗15次,现在用上一台智能洗头机,能洗20人,还能根据头皮油脂情况调节水温,人工开销就减少了62%。
广州那家店用上了AI剪发系统,顾客只要扫码上传脸型照片,系统就能推荐合适的发型,理发师再根据这个建议做调整,剪完的满意度从65%涨到92%。
这些技术其实不是要替代人,而是帮人把精力集中在手艺上,不用再把时间花在推销上头。
眼下这个行业的分化越发明显,一边是快剪店铺拼命扩张,门店数量同比增长了200%,单店每天接待的顾客都超过100人。
而另一方面,专注于高端定制的店铺则依靠技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。在北京,有一家设计师店,客单价880元,得提前两周预约,客户大多是对发型要求比较高的职场人士。
最惨的还是那些“中间路线上”的店铺,既没有快剪的实惠,又没有高端店的技术水平,还一心想着搞些办卡的套路,结果只能在倒闭的潮流中苦苦挣扎。
2025年5月1日,《预付式消费纠纷司法解释》隆重实施,特别强调了“七日无理由退款”的规定,店铺迁店、转让啥的都得提前征得顾客的同意,不然违反的话,最高能被罚50万元。
上海和杭州这回试点了“预付资金第三方存管”措施,店铺收来的预付款都得放到银行监管账户里,不能随便挪用。这一招一上线,跑路的风险就降低了大概60%呢。
平台数据显示,自从新规推行后,消费者办理信用卡的意愿又多了大约28%。
再看看那些倒闭的店,其实不是市场不需要,而是他们自己走偏了路。
从2022到2025年上半年,全国那些消失的18万家理发店里,大概有12万家遇到过度推销、办卡套路繁多、手艺不行的问题。
消费者心里都清楚,有谁是真的在为你剪头发,谁是在想办法多赚钱,一眼就能分辨明白。
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挺大的,毕竟理发算是生活必需品,只要真心干点儿,肯定能有出路。
归根结底,无论做什么生意,真心待人才是最靠谱的“招数”。
美发这行不是没有顾客,而是有的店家忘了“理好发、待好客”的根本道理,偏偏迷失在歪门邪道上了。
那些愿意用心钻研技术、真心对客的店铺,肯定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。
那些靠耍手段、坑人坑蒙的店铺,迟早会被顾客甩开,被市场淘汰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