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8:02 点击次数:131
2025年秋天,特斯拉老板马斯克一句“美国没啥救了”的话,引起了不少讨论。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,他本身深耕美国市场,对美国的现状心里有数。
同一时间,中国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,2025年里已经四次大幅减持美国国债,减持金额超过257亿美元,持仓跌破了7000亿美元,达到了14年来的最低点。
除了减持美债,中国科技企业也在做出调整,开始减少对美国英伟达芯片的采购,转而加大国产芯片的使用。美国今年大豆产量不错,但因为中国几乎没有采购,导致库存堆积,卖不出去。
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,其实紧密联系,勾勒出当前中美经济和贸易博弈的轮廓。马斯克的悲观情绪和中国一连串动作之间,似乎有其内在关联。
马斯克这回表达的担忧挺直接。他参与过美国科技和政策的制定,对体制内问题有深刻认识。他感叹美国体制的内耗和僵化让问题越来越难解。
中国在2025年对美债的减持动作很明显,四次减持集中了风险规避的意图。整个背景是,美国债务已经超过36万亿美元,债务占GDP比重123%,远超国际警戒线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2024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.1万亿美元,超过国防预算,财政压力巨大。这种依赖“借新还旧”来运转的状态,让美债的安全感受影响。
日本和英国对美债的持仓多是由于贸易顺差或金融托管,而中国这边主动减持,既是规避风险,也在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,同时黄金储备大幅增加,这背后藏着对美国财政状况的谨慎。
科技领域,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越来越严格,2025年初新的限制更是升级,任何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出口中国都得许可,力度空前。
这反而刺激了中国企业加快国产芯片替代,数据表明,阿里云2025年计划采购45万张国产芯片,腾讯也有4万张的采购计划,明显快过往年。
华为、寒武纪等国产芯片虽还没超越英伟达,但已能满足核心云计算需求。阿里云采购英伟达和国产芯片的比例,显示着替代趋势正在加速。
受限制的美国芯片企业明显给压力,有企业评论新规太过严苛,影响了全球供应链。这让人看到了美国政策的局限和技术垄断受到挑战的迹象。
农业方面,美国今年大豆产量好,却库存大增,主要是因为中国减少了对美大豆的采购。贸易战后,中国更倾向买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,性价比更合适。
黑龙江的大豆产量达到1000万吨,已经抵消了相当一部分美国出口需求,这让美国农户面临销售难题,资金链紧张,风险增大。
美国农业部门的报告有说法存在调整种植面积的“预留空间”,很多人怀疑这影响了市场真实价格,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大豆的竞争力。
这些变化其实都是对美国政策的市场反馈,和马斯克眼中体制内无法有效应对问题的现实相呼应。
2025年,马斯克还曾参与特朗普政府的“效率改革”,想裁减冗员理顺机构,结果改革丢了一地鸡毛,不但没省钱,还带来更多麻烦。改革反而让他被贴上“破坏政府运作”的标签,特斯拉生意也因此有影响。
他因反对加重大债务负担的法案,被特朗普公开批评。背后是美国对财政危机的漠视和无力。
马斯克的“美国没救了”其实是多年观察和参与后的,与其说是悲观,不如说是对体制僵化和债务重压的深刻感触。
中国减持美债、芯片加速国产替代、大豆采购转向新市场,这些举动无意挑衅,但实实在在影响了美国的核心利益,也暴露了美国内部困境。
美国的难点不在外部,而是自身债务高企、政策短视和体制改革难题。这些根源问题如果不解决,未来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位置会受挑战。
现在的竞争,其实就是治理能力的较量,谁能更有效管理国家资产和产业链,谁就能赢得未来。
你怎么看马斯克的话和这场中美变局?欢迎留言聊聊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