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意昂体育介绍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 孙权三令五申不要杀关羽,为何吕蒙却要一意孤行?关羽是他垫脚石
孙权三令五申不要杀关羽,为何吕蒙却要一意孤行?关羽是他垫脚石

发布日期:2025-11-22 14:45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赤壁大战结束后,荆州这块地盘被曹操、孙权、刘备三家给分了。曹操拿下了荆州北边的南阳郡,孙权占了荆州东边的江夏郡和南郡,刘备则得了荆州南边的长沙、武陵、零陵、桂阳四个郡。但刘备的野心可不止这些,他明白荆州对他实现“隆中对”的大计有多关键,所以就跟孙权开口,想“借”荆州,其实主要是想借南郡这个关键地方。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,想着得跟刘备联手对付曹操,最后就答应把南郡借给刘备了。

但日子一天天过去,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,先拿下了益州,又夺了汉中,一时间强盛无比。而孙权在合肥打了好几仗,却老是吃败仗,发展受到了很大阻碍。这时,孙权想到了刘备之前借走的荆州,觉得刘备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地盘,就该按说好的把荆州还回来。于是,孙权好几次派人去跟刘备要荆州,可刘备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,先说等打下凉州再还,后来甚至把孙权派去的官员赶走了。这些做法让孙权觉得被刘备骗惨了,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。孙刘两家的关系,也因此变得非常紧张,一场为了荆州的大战,看来是躲不过去了。

【襄樊烽火燃:关羽的辉煌与危机】

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时,刘备在汉中那场大战里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,顺势拿下了汉中,还自封了个汉中王。与此同时,刘备手下的猛将关羽,为了配合刘备在汉中的胜利,想再扩大点战果,就决定去攻打襄樊。襄樊这地方可不得了,往北能通到宛城和洛阳,往南又和荆楚地区相连,是曹魏用来挡住南方军队的重要关卡,战略位置特别关键。关羽明白这次北伐意义非凡,他认真准备,几乎把荆州的精锐部队全带上了,浩浩荡荡地杀向襄樊。

关羽率领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,迅速将襄阳和樊城分别围住。樊城的守将曹仁,被关羽的凌厉攻势打得难以招架,赶紧向曹操请求支援。曹操心里清楚襄樊的战略地位,一旦襄樊落入敌手,许都就会直接暴露在关羽的军事威胁之下,于是立刻派左将军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带着七路大军前去增援。于禁带领的七路大军人数庞大,足有三万多人,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樊城,和庞德一起在城外安营扎寨,与关羽的军队形成对峙。

不过,这场战役把关羽的军事本事展现得明明白白。他特别清楚襄樊一带的地形和气候,知道这儿秋天老下雨、汉水容易涨水,就灵机一动,使出了“水淹七军”的妙招。八月里,襄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,汉水一下子涨得老高,于禁他们扎的营地都被水淹了,曹军士兵都跑到高处躲水,可算是走投无路了。关羽一看机会来了,赶紧带着水军坐船冲过去猛打,曹军被水冲得晕头转向,根本没法还手。于禁一看没救了,只好投降关羽;庞德死也不肯降,拼到最后一刻,还是被关羽抓住杀了。

这场仗,关羽名扬天下,把曹魏的精锐打得够呛,也让蜀汉的将士们信心大增。一时间,许都南边的好多山贼都遥奉关羽为尊,就连曹操亲封的荆州刺史胡修、南乡太守傅方也先后归降,曹魏在黄河以南的地盘岌岌可危,曹操甚至都想迁都躲开关羽的锋芒了。

但关羽的赫赫战功,却引来了另外两位霸主的注意。孙权一直对荆州垂涎三尺,关羽在襄樊取得的胜利,让他倍感压力。他怕关羽要是拿下襄樊,实力会更强大,对东吴的威胁也就更大了。曹操呢,虽然被关羽的攻势吓了一跳,但他可不会轻易让出襄樊。在谋士司马懿的劝说下,曹操打算和孙权联手,一起对付关羽,利用孙权对荆州的野心,让他从后面偷袭关羽,好解除襄樊的困境。就这样,一个针对关羽的阴谋悄悄开始了,而关羽呢,还乐呵呵地沉浸在胜利中,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。

【白衣夜渡江:吕蒙的致命一击】

关羽在襄樊前线正和曹军杀得难解难分之际,东吴的吕蒙却在后方暗中筹谋着一个能颠覆三国格局的大动作。吕蒙作为东吴的厉害将领,早先靠勇猛闻名,后来在孙权劝导下他刻苦学习,慢慢变成了一位智勇双全的统帅,对局势有着极准的眼光和判断。

此刻的吕蒙,清楚关羽的厉害和荆州城防的严密,如果直接硬打,东吴的军队肯定会伤亡惨重,而且还不一定能赢。所以,他打算用奇袭的办法,突然袭击拿下荆州。为了这个计划,吕蒙精心布置了一个巧妙的局。他知道关羽很怕自己,就借口治病,给孙权写信说要回建业。孙权明白他的意思,公开下令让吕蒙回来,吕蒙就装作病得很重的样子,大张旗鼓地往回走。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关羽那里,关羽本来就对吕蒙有防备,现在听说他病得厉害,心里就放松了警惕。他觉得,东吴已经没有厉害的将领了,没什么好怕的,于是就把荆州的大部分守军都调到了襄樊前线,专心去打曹魏。

可关羽怎么也没料到,这全是吕蒙设下的局。吕蒙回到建业,便向孙权举荐了陆逊。他觉得陆逊“心思缜密,能力出众,看他谋划安排,日后定能担当重任”,而且那时陆逊没什么名气,关羽肯定不会把他当回事。孙权听从了吕蒙的提议,让陆逊做了偏将军、右部督,去陆口接替吕蒙驻守。陆逊一上任,马上给关羽写了封态度谦逊的信,信里一个劲儿夸关羽的功劳,表达自己对关羽的钦佩,还说东吴想和蜀汉一直友好下去。关羽看了信,越发觉得东吴对自己构不成威胁,对后方的防备也就更松了。

当关羽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襄樊战场上时,吕蒙却悄悄地加紧策划攻打荆州的行动。他选了一队精兵,把战船伪装成商船,士兵们藏在船舱里,甲板上则让一些人扮成商人划船前进。这支船队顺着长江逆流而上,日夜不停地朝荆州驶去。船队到达关羽设在江边的烽火台时,扮成商人的士兵们不慌不忙地和烽火台的守军交涉,说自己是普通商人,遇到风浪迷了路,想在这儿靠岸避避风。守军看他们说得诚恳,船上又堆满了货物,没什么可疑的,就放松了戒备,让他们靠了岸。这时,藏在船舱里的吴军士兵突然冲出来,一下子就占领了烽火台,把守军都抓了起来。这样一来,关羽沿江的预警系统一下子就失效了,东吴的军队得以顺利地向荆州深处推进。

吕蒙带着军队像从天而降一般,很快到了荆州城外。当时,荆州城里的守兵大多被关羽派去前线打仗了,城里兵力很少,根本没法挡住吴军的突然来袭。而驻守公安的傅士仁和驻守南郡的糜芳,这两位可是刘备的心腹大将,却在紧要关头背叛了蜀汉。原来,傅士仁和糜芳一直对关羽的傲慢和严厉责骂心有怨气,再加上他们给关羽前线的军队供应物资没做好,惹关羽生气了。关羽曾说回来要治他们的罪,这让两人心里害怕极了。在吕蒙的劝说下,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背叛,先后打开城门投降。就这样,吕蒙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荆州。

吕蒙攻入荆州后,立刻下令士兵必须严守军规,不许打扰当地百姓。他不仅妥善照顾了关羽和蜀军将士的家人,还安排了他们的生活。吴军这样做,让荆州百姓都心向他们,荆州的情况也慢慢稳定下来。而这时,关羽还在樊城前线忙着和曹军打仗,对荆州发生的事一无所知。等他听说荆州已经被东吴夺走,顿时感觉像被雷劈了一样,赶紧带着部队回去救援。可这时候,关羽的军队已经没了斗志,人心也散了,战斗力大不如前。在吴军的追击下,关羽的军队连连败退,最后走投无路。

【孙权的深谋:放关羽一条生路】

孙权作为东吴的领袖,在关羽战败遭擒时,却吩咐手下不能杀关羽。这其实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决策,尽显他作为资深政治家的远见卓识。

站在孙刘联合的角度说,赤壁之战后,孙刘两家结成的联盟一直是三国局势里非常关键的一股势力。靠着孙刘联盟的紧密联手,才成功挡住了曹操的强大进攻,让曹操在短时间内没法实现统一南方的目标。孙权心里明白,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,在蜀汉地位极高,他的影响力可不只在打仗方面,在政治和人心向背上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。要是杀了关羽,就像在孙刘联盟中间扔了颗大炸弹,刘备肯定会为了给关羽报仇,不管不顾地出兵攻打东吴。到那时候,孙刘联盟就彻底完了,双方会陷入惨烈的战争,这肯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。而曹操呢,就能在旁边等着捡便宜,看着孙刘两家互相消耗,自己趁机发展实力,进一步稳住自己在北方的统治,甚至还可能找机会南下,一举统一全国。这对孙权来说,无疑是个特别危险的状况,是他最不想看到的。

从三国全局的战略形势来分析,孙权做出的那个决定其实有着重大影响。那时,曹魏势力盘踞北方大片土地,实力最为强大;蜀汉则掌控着益州、汉中以及荆州的部分区域,势头正猛;东吴则占据着江东,靠着长江这道天然屏障,偏安一方。在这样的格局下,保持三方势力的均衡,对东吴的存续和发展极为关键。关羽是蜀汉的一员大将,他的军事能力和威望在三国里都是顶尖的。他带领的荆州军队,是蜀汉一支战斗力超强的精锐之师,对曹魏和东吴都形成了不小的威胁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关羽的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了曹魏。只要关羽在荆州,曹魏就得抽调一部分兵力来防备他北伐,这样东吴在东线的军事压力就减轻了。要是孙权把关羽杀了,蜀汉肯定会遭受重创,没了关羽这个顶梁柱,蜀汉短时间内很难再对曹魏形成实质性的威胁。这样一来,曹魏就能把更多的兵力和精力用来对付东吴,东吴将承受曹魏更猛烈的军事攻势,生存环境会愈发艰难。

孙权也掂量过关羽的分量。关羽靠忠义和勇猛闻名天下,那时候在社会上名气大得很,老百姓和当兵的都特别佩服他。要是孙权不杀关羽,能把他劝降过来,对东吴而言,那肯定是强上加强。关羽有厉害的军事本事,还有不少打仗的经验,能给东吴的军队带来很大的助力,让东吴在跟曹魏和蜀汉较量时更有底气。就算关羽不肯投降,孙权把他关起来,也能当成跟蜀汉谈判的重要资本。在以后政治上的较量和打仗的时候,关羽这个资本说不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帮东吴拿到更多好处和发展的空间。

孙权曾再三叮嘱吕蒙,切不可对关羽下杀手,这是他反复思量后的决定。他并未被眼前的小利和个人仇怨蒙蔽,而是将目光放到了三国全局和东吴未来的发展上。可惜,吕蒙最后还是违抗了孙权的指令,杀了关羽,这一举动彻底扭转了三国的历史轨迹,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后果。

【吕蒙的抉择:为何违抗军令】

三国那段历史里,吕蒙把关羽杀了这事儿,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,一下掀起了层层大浪,让后人不停地猜测、讨论。孙权好几次都叮嘱不能杀关羽,可吕蒙偏要这么做,他到底是怎么想的,有啥目的呢?

从私人恩怨方面讲,关羽的骄傲和不屑,可能让吕蒙心里埋下了恨意的种子。关羽武艺超群,名震四方,性格也傲得不行,谁都看不上。孙刘联盟那会儿,关羽和吕蒙常打交道,他老笑话吕蒙,觉得吕蒙就是个没脑子的武夫。这种看不起人的态度,让吕蒙觉得特别受辱,心里的恨也越来越多。对自尊心特别强的吕蒙来说,这简直是没法忍受的羞辱。现在,关羽败在了自己手里,吕蒙心里憋了好久的恨一下子就爆发了,他怎么会轻易饶过这个以前羞辱过自己的人呢?杀关羽,某种程度上,可能是吕蒙为了发泄多年的怨气,找回自己的面子。

替周瑜讨回公道,是吕蒙非要杀掉关羽的一大缘由。周瑜身为东吴的大都督,不只是吕蒙的上司,还是他的恩师与伯乐。周瑜对吕蒙有赏识提携之恩,在吕蒙还只是个普通小兵的时候,周瑜就看出他有军事方面的天赋,对他悉心栽培、提拔重用,让他从无人知晓的小兵,逐渐成长为东吴的重要将领。吕蒙对周瑜感激不已,把他当作再生父母一般。而周瑜这辈子最大的遗憾,就是没能拿下荆州,在攻打荆州的时候,还多次被关羽打退,最后壮志没实现,年纪轻轻就去世了。周瑜的离世,让吕蒙伤心欲绝,也让他对关羽恨之入骨。在吕蒙眼里,关羽就是东吴称霸路上的最大阻碍,现在既然有机会为周瑜报仇,他哪会放过?杀关羽,既是为了回报周瑜的知遇之恩,也是为了帮周瑜完成未完成的心愿。

吕蒙心里那股子想出人头地的劲儿和对功名的贪念,成了他违抗军令的重要原因。三国那会儿,英雄多得像星星一样,每个将领都盼着能在战场上闯出一番名堂,让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。吕蒙在东吴也算是小有名气了,但跟关羽一比,他的名气和威望可就差远了。关羽是蜀汉的大将,水淹七军,威名远扬,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四方,成了大家心中的大英雄。吕蒙呢,虽然也立过一些战功,但在关羽的光芒下,就显得不那么起眼了。对于一心想成为顶尖名将的吕蒙来说,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。他明白,要是能杀了关羽,肯定能一下子名声大噪,成为人人皆知的英雄。这种对功名的极度渴望,让吕蒙失去了理智,他不顾孙权的命令,坚决地对关羽下了杀手。

吕蒙的行事风格和思维模式,多少也左右了他的抉择。吕蒙是个勇猛无畏、决策迅速的将军,打起仗来总是勇往直前。这样的性格,让他在碰到关羽这样的劲敌时,绝不会轻易认输。他觉得,关羽虽猛,但此刻已如强弩之末,正是除掉他的好时候。若让关羽跑了,将来必成东吴的心头大患。吕蒙目光短浅,又缺少全局观念,这也是他为何会违抗军令的关键。他只顾眼前的好处,想着杀了关羽能让自己名声大噪、立下大功,却没料到这会导致孙刘联盟瓦解,让东吴陷入大麻烦。
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
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