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意昂体育介绍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 1949 年四野组建最强兵团,18 万兵力超一野总和,为何成立三月就撤销?
1949 年四野组建最强兵团,18 万兵力超一野总和,为何成立三月就撤销?

发布日期:2025-11-23 05:08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1949年2月份,三场大战都打完胜仗后,东北野战军的大部队就在平津冀那边休息整顿。解放军上头派了个调查小组,到各个部队里去看看编制和装备咋样。他们一看,那个原来东野第2纵队改的第39军,人数都超过70000人了,而且冲锋枪这些自动武器,比规定的数量还要多出一大截!

得留意一下,如果一个单位的兵力和装备都大大超出了标准,这可不是啥好事,会直接捣乱部队的打仗安排、调动和指挥。所以,调研小组把考察情况上报给总部后,东野在重新整编的时候,必须得“减减肥”了。

到了4月份,第四野战军准备往南走的时候,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缩减,他们手下各军的士兵数量都少了一些。不过,大多数还是保持在五万到六万人之间。说实在的,那时候四野的各军,刚开始南下时,都还是每个军管着四个师呢。

要是按步兵师满员一万二千人来算,再加上军部和其他直属队伍,这样的兵力安排其实挺合适。现在看看第39军,人数大概六万八千人左右,确实比总部之前摸底时少了两三千,但跟蒋军那边兵少将缺的一个“兵团”比起来,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
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,因为被打得七零八落,又补不上人,蒋介石那边的兵团,能凑齐八到十万人的,已经没几个了。大部分兵团也就五到七万人,为啥呢?因为他们的师平均下来才六千多人,军平均下来连两万人都不到。说实话,这兵力规模,还不如四野的一个主力军呢。

现在,第四野战军手下就只有第十二和第十三这两个兵团。要想管好、指挥好手下那12个主力军再加上特种兵部队的88万大军,多建几个兵团真的是迫在眉睫。其实,“林罗刘”几位领导心里头也一直琢磨着这事儿呢。

新兵团成立时碰到的大问题,就是怎么安排高层干部和从哪找领导机构的人。你看,第十二和第十三兵团,他们的司令部都是从辽东军区和冀察热辽军区直接过来的。现在,我们要再加一个新的兵团,那“司令部、政治部、后勤部、警卫队”这些部门要怎么搭建呢?

四野总部经过多次商量,并且得到军委点头后,在往南走的路上,4月28号正式发了通知,说要新加两个兵团,第十四和第十五兵团。野战军里的参谋长刘亚楼,被直接派到了第十四兵团当司令员。而第十五兵团的司令员呢,就选了邓华将军来当。

刘亚楼一直在野司工作,那他为啥突然要亲自带兵打仗呢?原因有两个。一是“103”自己主动请缨,想要上阵杀敌,林罗首长看他这么想打仗,就给了个机会。二是呢,他能指挥五个军,总共34万人,只用了29个小时就成功解放了天津。这事儿足以说明,“103”不光是个出色的参谋长,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是一把好手。

一、第十四兵团的人数最多,是全军里兵力最强的。

四个兵团的人员都配齐后,四野终于能把手下的12个主要部队,平均分配给各个兵团去带。分到第十四兵团的三个部队,就是刘震带领的第39军(之前叫东野2纵)、吴克华管的第41军(原东野4纵)还有吴瑞林负责的第42军(原来的东野5纵)。

从部队编号的顺序就能瞧出来,四野的领导对“102”那是真的挺看重,第十四兵团竟然独自占了“东北五虎”里的两个位置!这时候,第41军有4万7千人,第42军在安阳战役后虽然有些损失,但还有6万4千人,再加上第39军的6万8千人,战斗队伍加起来总共有17万9千人。

说到兵团部各单位是咋来的,四野打算把东北军区的“热河整训司令部”那2000多号人,整个儿转成第十四兵团的指挥中心。换句话说,第十四兵团一成立,手下兵马就超过了18万,这得是多大的阵仗啊?

第一野战军刚成立那会儿,除了野战军司令部,还有第一、第二兵团,全部加起来也就15万5千人左右,这人数竟然还没刘亚楼那一个兵团多。从这里就能看出,那时候四野的兵力是多么雄厚,战马是多么健壮!其实,四野那时候完全有能力组建五个以上的兵团,但他们就是选择“藏着掖着”,低调行事罢了。

其实吧,中央军委早就给四野预留了五个兵团的编号,但四野到最后,跟三野情况差不多,只组成了四个主要兵团(不包括那些起义的部队)。而且,因为第39军和第42军人数太多,刘亚楼带的那个兵团,人数就成了咱们十九个兵团里最多的!

二、现在兵团里参谋长这个位子还空着呢。

说到第十四兵团的领导团队,野司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提拔第41军的政委莫文骅中将来当兵团政委。另外,还给刘亚楼安排了两个副司令员,一个是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上将,另一个是第二副司令员刘震上将。他们之前分别是第45军和第39军的军长。

黄永胜被任命为专门的副司令员,他原来管的第45军已经归到第十二兵团了,他会帮刘亚楼指挥打仗。刘震呢,他还是第39军的军长,不过这次明确了他也升到了兵团副职的级别。还有啊,第39军的政委吴法宪,他是开国中将,这次也被提拔为兵团的副政委,还兼着政治部主任的职务。

第十四兵团的司令员、政委、副司令员和副政委这些位子都已经有人坐了,但领导班子里头,就参谋长这个位置还空着。网上有些文章说,这个兵团的参谋长是吴法宪兼任的,但这种说法既没证据,也不合军事和军史的规矩。

一方面,你翻遍解放军的军史资料,讲到第十四兵团领导班子时,几乎找不到参谋长是谁,更别提提到是吴法宪兼任的了。另一方面,让一个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再去当参谋长,这事儿听起来就挺新鲜,毕竟他们分属军政两个不同体系啊。

说到历史真相,第十四兵团参谋长那位置啊,当时可能是空着的。我个人觉得吧,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:一来,第十四兵团成立得急,匆匆忙忙的。二来呢,那时候好多四野的将领都被调到解放军总部去了,上面的人一时间也没能找到个合适的人来补上这个参谋长的位置。

另外,刘亚楼在原先东北野战军和后来的第四野战军里,担任的都是参谋长。他业务精通,性格直率火爆。能给代号“103”的将领当参谋长,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。你得既有当参谋长的真本事,还得过刘亚楼司令员那一关,得他点头才行。这种“你选我,我选你”的事儿,确实挺棘手的。

另外一点,就算兵团参谋长的位子还空着,刘亚楼也一点不慌,照样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。他本身就是个出色的参谋长,人选嘛,找到合适的再补上就行。所以,从1949年5月到8月这阵子,第十四兵团参谋长这个位置就先空着了。

三、刘亚楼被悄悄定为空军头头

刘亚楼刚开始当上兵团司令员的时候,心里那是满满的斗志,打算在战场上好好干一场,再立新功。可没想到的是,第十四兵团成立的5月1号那天,刘亚楼和莫文骅都没跟着四野的主力部队往南走,他们还留在平津那块儿呢。

那时候,莫文骅政委正在天津忙活着,赶紧接收人员和设备,好把兵团部建起来。刘亚楼呢,他得在北平搞定“野司”的一些交接任务,还得给第十四兵团部找人壮大声势,所以没走。这事儿也从另一面说明了,为啥兵团参谋长那位置暂时没人填上。

到了五月份的尾巴,莫文骅和吴法宪才带着兵团部从天津出发一路往南,去追他们手下的部队。时间一晃,来到了1949年6月头几天,那时候第39军和第41军正在汉水的北边休息等着命令呢,兵团部总算是赶上了。不过,兵团的主要指挥官刘亚楼还没到任。在这之前,兵团下面的三个军的打仗任务,都是由“野司”直接管的。

说白了,从第十四兵团组建那天开始,司令员刘亚楼就一直呆在北平,没真正带着部队往中南那边去,兵团司令部也没下过啥关键的打仗命令。有没有参谋长,其实对大局没啥大影响。可就在刘亚楼打算动身去部队的时候,事情突然有了大变动。

那时候,我们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,所以成立人民空军有多重要,大家心里都明白。毛主席心里早就有数了,他觉得首任空军司令这个位子,非刘亚楼不可。刘亚楼这人,指挥、谋略、行政样样精通,是个全能型人才,这是其一。再加上他以前当过东北老航校的校长,还有留学苏联的经历,这些更是给他加了不少分。

所以,毛主席在7月10号给周副主席的信里头,直接说要赶紧把空军建起来,还提议让刘亚楼当第一任司令员。第二天,周副主席就亲自见了刘亚楼,把军委的意思告诉了他,还让他想着空军主要领导该选谁,司令部机关该咋组成。

刘亚楼虽然有点意外,但还是果断地听从了命令,并且提议说:空军司令部可以由十四兵团的机构和军委航空局的人合起来组建。转眼间到了7月26日,军委正式给四野发了调动通知:“咱们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,刘亚楼当司令员最合适。”

四、第十四兵团按命令取消了编制

其实,第四野战军的头头们对刘亚楼被中央军委直接调走,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。他们连着发了三封电报想留住他,其中一封还直接跟军委说了:“我们觉得亚楼最好还是来前线带我们打仗,要是他留在中央不过来,那我们前线指挥工作可就难做了。”

另一封电报直接对刘亚楼说:“别搞航空那块儿了,赶紧来武汉吧。”最后一封则是发给在天津休养的罗荣桓,盼着罗政委能帮忙说说情:“亚楼得回前线,那边事儿多,他得应付得来。”...这关心之意,明摆着呢。

没办法,小胳膊拧不过大腿,中央的决定没法改。说实话,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员确实最合适,所以军委就发了封电报,详细安排了第十四兵团接下来的任务:

空军那边决定,把十四兵团的司令部,包括司令、政委、供给和卫生部门,再加上空军的人员,一起重新组个队伍。十三兵团和十四兵团呢,打算合并成一个。黄永胜将军呢,他会去十三兵团当副司令员,然后这个兵团会带着五个军去广西打仗。这么一来,刘亚楼去总部的事儿已经定了,十四兵团的司令部也得往北边去了。

看到四野那边有点磨蹭,不太想走,军委在8月1号又发了封急电,说:“赶紧让他们来北平准备整编!”四野也是没办法,最后在8月5号下了个《战字第75号命令》,内容就是让十四兵团的直属队整个都归军委管,然后成立个空军司令部。

到现在,第十四兵团转变为空军指挥中心的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了。8月19号那天,兵团机关和直属的2500多号人,都坐火车去了北平南苑,准备重新编队。在这之前,8月1号,刘亚楼已经带着团队先去了苏联。所以,第十四兵团的名号和编制就在那个月给正式取消了。

在原来的第十四兵团里,那些军政大领导啊,像莫文骅就去了第十三兵团当政委,黄永胜也调过去做了副司令员。又因为兵团部改头换面了一番,有些领导还从陆军跳槽到了空军。比如说刘震,他现在就是中南军区(也就是四野司令部管的)空军的一把手;还有吴法宪,他也变成了空军的副政委,还兼着政治部主任的职位。

按照“野司”的明确部署,原先的第39军现在归第十三兵团指挥了,第41军转到了第十二兵团手下,而第42军则直接由野司来管。那个才成立三个多月、崭新亮相的第十四兵团,就这么在第四野战军的名单上消失了,它成了咱们军队里存在时间最短的兵团之一!

参考来源: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》第三卷(军事科学出版社)《刘亚楼同志生平》《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刘亚楼任司令员》

本文核心事件与人物均基于权威史料等,确保历史主线真实可信。在绝对尊重历史定论与人物核心形象的前提下,对细节、对话及心理活动进行合情合理的艺术加工,旨在增强感染力,绝无虚构或颠覆重大史实。本文旨在弘扬爱国精神,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自信。笔者才疏学浅,疏漏之处敬请指正。部分素材源于网络,侵删。

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