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意昂体育介绍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 铁龙物流(SH600125):铁轨上的物流先锋,25年从铁路货运到综合物流巨头的跨越
铁龙物流(SH600125):铁轨上的物流先锋,25年从铁路货运到综合物流巨头的跨越

发布日期:2025-11-23 14:20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在渤海湾畔的大连港,一列满载集装箱的货运列车缓缓驶入铁路专用线,巨大的龙门吊精准地将集装箱从列车转移到等待的货轮上;千里之外的新疆阿拉山口口岸,另一列铁龙物流的班列正将内地的机械装备运往中亚。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铁龙物流的货运网络沿着铁轨铺展,连接起港口、厂区与边境口岸。这家如今中国铁路物流领域的标杆企业,25年前还只是依托铁路系统诞生的“货运新兵”,靠着对铁路物流优势的深耕,在市场浪潮中成长为守护供应链稳定的“钢铁动脉”。

铁龙物流的全称是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,1998年伴随着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应运而生,其前身是沈阳铁路局旗下的货运相关业务整合体。作为国内首家铁路物流上市公司,它的发展始终与中国铁路事业的转型、物流行业的升级同频共振——从最初单纯的铁路货运代理,到深耕集装箱运输、特种货物运输,再到如今布局多式联运、智慧物流,铁龙物流用25年时间,走出了一条“铁路为基、多元拓展”的特色发展之路,成为铁轨上名副其实的物流先锋。

一、初创:铁路改革浪潮中诞生,在货运刚需中扎根(1998年-2004年)

1998年的中国,正处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阶段,商品流通的加速让物流需求日益旺盛。但当时的铁路货运市场,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,存在着“环节多、效率低、服务差”的问题——企业发货需要提前报批计划,等待时间长;货物运输过程中信息不透明,货主不知道货物到了哪里;到站后提货手续繁琐,常常要跑好几趟才能办妥。与此同时,公路物流凭借“门到门”的灵活性快速崛起,抢占了大量零散货运市场,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沈阳铁路局决定整合旗下的货运资源,成立一家市场化的物流企业,尝试打破传统铁路货运的弊端,这便是铁龙物流的前身。初创时的铁龙物流,更像是铁路系统伸向市场的“试探触角”,核心业务就是铁路货运代理——帮货主代办铁路货运计划申报、货物装卸、运输跟踪等手续,本质上是“替货主跑腿”,赚取服务费。

首任总经理王建军还记得,刚成立时,公司只有几十名员工,大多是从铁路系统内部抽调的老货运员,习惯了“坐办公室等货上门”的工作模式,对市场化运作一窍不通。第一次去一家大型钢铁厂谈合作,负责货运的副厂长直接拒绝:“我们跟铁路打交道几十年了,自己去跑计划都费劲,你们一个新公司能行吗?”碰了钉子后,王建军带着团队留在工厂门口,帮着货场工人搬货、点数,一待就是一周。期间,他们详细了解了工厂的货运痛点:计划审批慢,影响交货期;货物在途信息查不到,担心丢失或损坏;到站后提货慢,占用资金。

针对这些问题,铁龙物流推出了“全程代办”服务:安排专人常驻铁路货运站,帮企业盯办货运计划,把原来需要一周的审批时间缩短到两三天;安排跟车员全程跟踪货物,每天向货主反馈货物位置和状态;在货物到站前提前协调提货手续,确保货物一到就能快速提走。为了打消钢铁厂的顾虑,王建军还承诺:“如果因为我们的原因耽误了交货,损失由我们承担。”这份诚意打动了对方,双方签订了第一份长期合作协议。

靠着“比铁路更灵活,比公路更可靠”的优势,铁龙物流慢慢打开了市场。当时东北地区的粮食、煤炭、钢铁等大宗商品运输需求旺盛,这些货物量大、运输距离远,铁路运输的成本优势和稳定性尤为突出。铁龙物流把这些大宗商品作为核心服务对象,组建了专门的货运团队,针对不同货物的特性制定运输方案——粮食运输注重防潮,就为集装箱加装防水篷布;煤炭运输注重防尘,就采用密闭式车厢;钢铁运输注重防损,就定制专用固定装置。

2000年,东北地区遭遇特大洪水,公路运输中断,很多企业的货物无法运出。铁龙物流紧急协调铁路部门,开通了“救灾物资绿色通道”,优先保障粮食、药品等物资的运输。有一家粮食贸易公司,几十万斤玉米滞留在仓库,眼看就要发霉,铁龙物流用三天时间协调好了货运计划,将玉米全部运到了南方港口。事后,公司老板握着王建军的手说:“关键时候,还是铁路靠谱,还是你们给力。”

这一时期,铁龙物流不仅积累了稳定的客户资源,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了“铁路资源+市场化服务”的运作模式,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到2004年,公司的业务已经覆盖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,成为区域内知名的铁路物流企业。

二、发展:上市融资与业务升级,从“代办”到“运营”的跨越(2005年-2015年)

2005年以后,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,大宗商品物流需求持续攀升,同时铁路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,鼓励铁路企业走向市场。铁龙物流的领导班子意识到,单纯做货运代理的利润空间有限,而且受铁路资源的制约较大,要想实现长远发展,必须从“货运代办商”转型为“物流运营商”,掌握核心运输资源,拓展增值服务。而要实现这一转型,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上市融资成为必然选择。

1. 上市破局:依托资本力量,掌控核心资源

2005年,铁龙物流启动了上市筹备工作。作为铁路系统内首家拟上市的物流企业,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,面临着诸多难题:首先是资产梳理,需要将铁路系统内的货运站、专用线等资产从原有体制中剥离出来,明确产权归属;其次是业务规范,要将原来依托铁路系统的“内部业务”转化为市场化的独立业务,建立规范的财务和运营体系;最后是政策沟通,需要获得铁道部、证监会等部门的支持,确保上市流程顺利推进。

筹备过程中,最棘手的是资产剥离问题。当时公司运营的几条铁路专用线,产权属于铁路部门,无法直接注入上市公司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公司领导班子多次往返北京、沈阳,与铁路部门沟通协商,最终达成了“租赁+回购”的方案——先租赁使用专用线,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回购产权。这个方案既保障了铁路部门的利益,又满足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要求,得到了各方认可。

2006年8月30日,铁龙物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,股票简称“铁龙物流”,成为国内首家铁路物流上市公司。上市当天,公司组织了客户代表和员工代表到交易所见证,当看到电子屏上“铁龙物流”的股票代码时,很多老员工激动得流下了眼泪——他们没想到,当年的“货运代办队”,如今也成了上市公司。

上市募集到的资金,很快就投入到了核心业务升级中。公司首先回购了几条关键的铁路专用线,将货运站的运营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;然后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装卸设备,比如大型龙门吊、集装箱正面吊等,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;还在主要货运节点建设了集装箱堆场,实现了货物的集中存储和中转。这些投入,让铁龙物流从原来“只做中间环节”的代办商,变成了“掌控运输节点”的运营商,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。

2. 业务升级:聚焦集装箱运输,打造全程物流服务

上市后,铁龙物流将集装箱运输作为核心业务进行重点发展。当时国内的铁路货运大多采用“整车运输”模式,货物装卸麻烦、中转效率低,而集装箱运输具有“标准化、高效率、易中转”的优势,是国际物流的主流模式,但在国内铁路货运中占比还很低。铁龙物流认为,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,集装箱运输必然会成为铁路货运的主流,提前布局就能抢占市场先机。

2007年,公司推出了“铁龙集装箱班列”服务,开通了大连港至沈阳、哈尔滨至天津港等多条固定线路的集装箱班列,实现了“定时、定点、定线”运输。与传统货运相比,集装箱班列的优势非常明显:货物装在集装箱里,不易损坏和丢失;班列定时发车,交货期有保障;可以实现“门到门”服务,货主不用再到货运站提货,由公司安排汽车将集装箱送到厂区。

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,以前通过整车运输将零部件从沈阳运到大连港,再装船出口,经常出现货物损坏的情况,而且运输时间不稳定,影响出口交货。改用铁龙物流的集装箱班列后,货物用集装箱封装,全程无装卸,损坏率几乎为零;班列每天定时发车,运输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半,企业的出口效率大幅提升。很快,这家企业就将全部货运业务交给了铁龙物流,还介绍了其他汽车企业合作。

除了集装箱运输,铁龙物流还拓展了特种货物运输业务,重点服务汽车、冷链等高端物流领域。针对汽车运输的需求,公司定制了专用的汽车运输车厢,这种车厢可以多层装载汽车,既保护汽车不受损坏,又提高了运输效率;针对冷链物流需求,公司投入资金购置了冷藏集装箱和保温车厢,开通了“冷链专列”,为食品、药品等易腐货物提供全程温控运输服务。

为了实现“全程物流服务”,铁龙物流还整合了公路运输资源,与地方物流公司建立合作,打造了“铁路+公路”的多式联运模式。货物从企业厂区由汽车运到铁路货运站,装集装箱班列运输到目的地城市,再由汽车送到收货方手中,全程由铁龙物流统一调度、统一跟踪,实现了“一次委托、全程负责”。这种模式既发挥了铁路运输的成本优势,又弥补了铁路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短板,受到了货主的广泛认可。

3. 网络扩张:从东北到全国,构建物流网络

2010年以后,铁龙物流开始走出东北,向全国扩张业务。公司先后在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重庆等物流枢纽城市设立了分公司,建设了集装箱堆场和货运基地,将业务覆盖到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、西南等区域。同时,开通了多条跨区域的集装箱班列,比如广州至西安、重庆至天津等,构建起连接全国主要经济区的铁路物流网络。

在扩张过程中,公司注重结合区域产业特点,提供个性化服务。比如在华南地区,针对电子产业发达的特点,推出了“电子元件专项运输服务”,采用防震、防潮的集装箱,确保电子元件运输安全;在西南地区,针对农产品丰富的特点,开通了“农产品冷链专列”,将云南的蔬菜、四川的水果运往北方市场,保障农产品新鲜直达。

到2015年,铁龙物流已经形成了“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,特种货物运输为补充,多式联运为支撑”的业务格局,物流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港口,从区域物流企业成长为全国性的铁路物流巨头。

三、现状:行业变革中的坚守与创新,智慧物流引领新发展(2016年至今)

2016年以后,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,一方面是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,对物流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;另一方面是“公转铁”“公转水”等政策的推进,鼓励大宗商品运输向铁路、水路转移,为铁路物流带来了新机遇。同时,物流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,不仅有传统的公路物流企业,还有顺丰、京东等电商物流巨头跨界入局。铁龙物流在这样的环境中,既抓住了政策机遇,又通过智慧升级和服务创新,巩固了行业地位。

1. 政策红利:借力“公转铁”,扩大市场份额

2017年,国家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推进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份额,推动大宗货物运输“公转铁”。铁龙物流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政策机遇,重点拓展煤炭、钢铁、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铁路运输业务。

针对煤炭运输,公司与山西、陕西等煤炭主产区的大型煤矿合作,开通了“煤炭专列”,将煤炭从矿区直接运到华东、华南的电厂和钢铁厂。为了提高运输效率,公司在矿区和目的地建设了专用的煤炭装卸点,实现了“煤矿装货-铁路运输-电厂卸货”的无缝衔接,减少了中间环节。有一家华东地区的电厂,以前主要通过公路运输煤炭,运输成本高,而且受天气影响大。改用铁龙物流的煤炭专列后,运输成本降低了不少,而且运输量稳定,彻底解决了电厂的用煤后顾之忧。

在钢铁运输方面,公司与宝钢、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针对钢铁产品重、易损的特点,定制了专用的运输方案。比如运输钢材时,采用防滑、防碰撞的固定装置;运输汽车用钢板时,采用精准的装载方案,确保钢板不变形。这些个性化的服务,让铁龙物流在钢铁物流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。

借助“公转铁”政策的东风,铁龙物流的大宗货物运输业务快速增长,市场份额不断扩大,成为国家大宗商品物流保障的重要力量。

2. 智慧升级:科技赋能,提升物流效率

面对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趋势,铁龙物流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,推动物流业务从“传统人工”向“智慧智能”转型,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运输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。

在货物跟踪方面,公司开发了“铁龙物流APP”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,货主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询货物的位置、状态和预计到达时间。系统还会自动向货主发送货物起运、中转、到站等关键节点的信息,让货主全程掌握货物动态。以前,货主需要打电话给货运员查询货物信息,现在通过APP就能随时了解,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。

在运输调度方面,公司引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建立了智能调度平台。平台能够根据货物的数量、目的地、运输时间要求等信息,自动规划最优的运输路线和车次,合理调配车辆、集装箱等资源。比如,当多个货主的货物都发往同一方向时,系统会自动将货物整合到同一班列,提高班列的装载率;当某条线路的运输需求突然增加时,系统会及时调整班列频次,保障货物及时运输。

在装卸作业方面,公司在主要货运站推广使用自动化装卸设备,比如无人龙门吊、智能装卸机器人等。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货物的自动抓取、搬运和堆放,不仅提高了装卸效率,还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和安全隐患。在大连港的集装箱堆场,无人龙门吊每天的装卸量比人工操作提高了不少,而且24小时不间断作业,大大缩短了货物的周转时间。

此外,公司还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,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,实现货物运输信息的全程追溯,保障货物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,尤其在跨境物流中,能够有效解决报关、结汇等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。

3. 服务延伸:从运输到供应链,打造综合服务能力

为了提升客户粘性,增强市场竞争力,铁龙物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运输服务,而是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,为客户提供“运输+仓储+配送+金融”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。

在仓储服务方面,公司在全国主要物流节点建设了现代化的仓储中心,为客户提供货物存储、分拣、包装等服务。比如,为电商客户提供“仓储+配送”一体化服务,货物进入仓储中心后,由公司负责分拣、包装,然后通过铁路和公路联运送到消费者手中;为工业企业提供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仓储服务,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,及时将原材料送到厂区,将产成品运出销售。

在物流金融方面,公司与银行合作,推出了“仓单质押”服务。企业将货物存储在铁龙物流的仓储中心,凭借公司出具的仓单就能向银行申请贷款,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。有一家小型钢铁贸易公司,由于资金紧张,无法大量备货。通过仓单质押服务,该公司用存储在铁龙物流仓储中心的钢材获得了银行贷款,扩大了备货量,业务规模也随之增长。

4. 责任担当:关键时刻的物流保障力量

作为铁路系统下属的国有物流企业,铁龙物流始终把“保障物流畅通”作为重要使命,在重大事件和应急情况下,主动担当、冲锋在前,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物流保障。

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,武汉等地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紧张,公路运输受阻,铁龙物流紧急开通了“抗疫物资绿色通道”,优先保障口罩、防护服、药品、食品等物资的运输。公司员工放弃春节休假,24小时坚守岗位,协调铁路资源、组织货物装卸。有一批从东北发往武汉的医用防护服,原本需要三天的运输时间,铁龙物流通过优化运输路线、优先安排班列,只用一天半就将物资送到了目的地。

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,多地公路、铁路中断,大量物资滞留。铁龙物流紧急调配力量,从周边省份调运集装箱和装卸设备,在受损较轻的货运站设立临时中转点,通过“铁路+短途接驳”的方式,将救援物资和生活物资运到灾区。同时,公司还组织员工参与灾区的物资装卸和分发工作,为抗洪救灾贡献了力量。

当然,当前铁龙物流也面临着不少挑战。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,对物流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,而铁路运输在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上仍有短板;物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,不仅有传统物流企业的竞争,还有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带来的冲击;国际物流环境复杂多变,汇率波动、贸易壁垒等因素给跨境物流业务带来了不确定性。这些问题,都需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解决。

四、未来:锚定“智慧物流服务商”,在转型中开创新局(2024年-2035年)

面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自身面临的挑战,铁龙物流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未来发展规划。企业的目标是:到2035年,从传统的铁路物流企业转型为“智慧、绿色、高效”的综合物流服务商,实现“铁路物流核心领先、多式联运网络完善、新兴业务蓬勃发展”的格局,在保障国家物流安全、推动物流行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
1. 巩固铁路物流核心优势,提升运输能力

铁路运输凭借成本低、运量大、绿色环保的优势,在未来的物流体系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。铁龙物流将继续巩固铁路物流的核心优势,重点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。

在线路布局方面,将进一步完善全国铁路物流网络,重点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口岸的线路,开通更多跨区域的集装箱班列和特种货物专列。同时,加强与中欧班列的对接,拓展跨境铁路物流业务,将国内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欧洲、中亚等地区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物流通道。

在设备升级方面,将加大对新型集装箱、专用运输车辆、自动化装卸设备的投入,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。比如,研发更轻便、更坚固的集装箱,降低运输成本;推广使用新能源动力的铁路机车和公路接驳车辆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

2.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,打通物流“断点”

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,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,实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。铁龙物流将重点完善“铁路+公路+港口+航空”的多式联运体系,打通物流各环节的“断点”,实现货物的无缝衔接。

在“铁路+港口”方面,将加强与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合作,在港口周边建设大型集装箱中转基地,实现铁路与港口的直接对接,减少货物在港口的中转时间,提高海铁联运的效率。比如,在上海港、广州港等大型港口,建设铁路专用线和集装箱堆场,货物通过铁路直接运到港口装船,无需再经过公路转运。

在“铁路+公路”方面,将进一步整合公路运输资源,建立自己的公路运输车队,重点发展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业务,解决铁路运输“到站后无人接货”的问题。同时,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铁路与公路的衔接调度,实现货物从铁路货运站到收货方的快速配送。

在“铁路+航空”方面,将与航空公司合作,开展“铁空联运”业务,针对高附加值、时效性要求高的货物,比如电子产品、生鲜食品等,采用“铁路运输+航空运输”的组合模式,既降低运输成本,又保障运输时效。

3. 深化智慧物流建设,打造科技驱动型企业

科技创新将是铁龙物流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,深化智慧物流建设,打造“数据驱动、智能决策”的科技型物流企业。

在智能调度方面,将升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调度系统,实现运输计划的自动生成、资源的动态调配和风险的提前预警。比如,系统能够根据历史运输数据和实时市场需求,预测未来的运输量变化,提前调整班列计划;能够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,如天气、路况等,及时调整运输路线,保障货物安全。

在无人化作业方面,将在更多货运站推广无人装卸设备、无人巡检机器人等,实现货物装卸、仓储管理、设备巡检等环节的无人化操作。同时,探索无人驾驶铁路机车和公路接驳车辆的应用,打造“无人运输车队”,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。

在数字孪生方面,将构建物流网络的数字孪生系统,把货运站、铁路线路、集装箱、车辆等实体资源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精准映射,实现物流业务的可视化管理和模拟优化。通过数字孪生系统,能够提前模拟不同运输方案的效果,选择最优方案;能够实时监控物流网络的运行状态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。

4. 拓展新兴业务领域,培育新的增长极

为了应对传统物流业务的竞争压力,铁龙物流将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,培育新的增长极,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。

在跨境物流方面,将依托中欧班列和边境口岸资源,重点发展跨境铁路物流业务,为企业提供“门到门”的跨境物流服务。同时,整合报关、报检、结汇等跨境服务资源,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跨境物流解决方案,降低客户的跨境物流成本。

在冷链物流方面,将加大对冷藏集装箱、保温车厢、冷链仓储中心等资源的投入,完善冷链物流网络,重点服务生鲜食品、药品、疫苗等领域的物流需求。同时,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冷链货物的全程温控跟踪,保障货物的品质安全。

在供应链金融方面,将进一步深化与银行、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,推出更多物流金融产品,如订单融资、应收账款融资、货运保险等,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。同时,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,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和风险控制,确保金融业务的安全。

5. 加强人才培养,打造专业队伍

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面对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,铁龙物流将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,打造一支“懂物流、懂技术、懂管理”的专业队伍。

在人才引进方面,将重点引进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人才,以及跨境物流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才。同时,与高校合作开展“订单式培养”,从高校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,提前进行针对性培训,为企业储备人才。

在人才培养方面,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,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个性化的培训。比如,为一线货运员提供智能化设备操作培训,为技术人员提供新技术、新工艺培训,为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化管理理念培训。同时,推行“师徒制”,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年轻员工,帮助年轻员工快速成长。

在人才激励方面,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,对表现优秀的人才给予晋升、奖励、股权激励等机会,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同时,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
结语:铁轨上的物流先锋再启新程

25年风雨兼程,铁龙物流沿着铁轨一路前行,从东北的区域货运企业,成长为全国性的综合物流巨头,用钢铁的车轮承载着商品流通的使命,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。它的发展,见证了中国铁路物流从计划到市场、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型历程,也为资源型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未来,在智慧物流的浪潮中,铁龙物流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,但它已经找准了方向——以铁路物流为核心,以智慧科技为驱动,以多式联运为支撑,以综合服务为目标,向“智慧物流服务商”转型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家扎根铁轨的物流企业,将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前行,用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绿色的物流服务,守护国家供应链的稳定,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,成为铁轨上永远的物流先锋。

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