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04 11:29 点击次数:51
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:在流量经济的狂潮下,当“金龟子”刘纯燕的女儿王逸宸,面对公众质疑,坦然宣称“我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蹭吗?”时,这究竟是新一代年轻人对原生家庭资源利用的无耻宣言,还是对传统“拼爹”羞赧观念的彻底颠覆?这句看似任性实则直白的表述,不仅揭示了当下年轻人对原生家庭无形资产利用的普遍心态,更从社会学和经济学层面,深刻触及了“IP继承”与“流量变现”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对价值观和阶层流动的深层影响。
2025年7月26日,前央视主持人“金龟子”刘纯燕的女儿王逸宸在北京补办婚礼,董浩叔叔的现身与金龟子同框献唱,迅速将这场私人喜事推向公众视野,勾起了无数80、90后的童年记忆。然而,真正引爆舆论的,是王逸宸此前面对“蹭流量”质疑时那句“我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蹭吗?”的直白回应。这番话语,犹如一面棱镜,折射出流量时代下个人IP继承的现实图景,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心理波澜与公平感撕裂。
王逸宸与丈夫刘青林补办婚礼,其父王宁在交接女儿时“一手插兜”的随意姿态,虽引发部分网友讨论,但这不过是表象。更深层的激辩源于王逸宸对“蹭流量”的坦然承认。这不仅是新一代年轻人对原生家庭无形资产利用的心理投射,更从社会学与经济学层面,揭示了“IP继承”在当下语境中对价值观和阶层流动的深层影响。它迫使我们审视,当“流量”成为一种新型资本,其代际传承将如何重塑社会结构与公平认知。
传统观念中,子女利用父母资源常伴有“拼爹”的羞赧与避讳,仿佛这是一种见不得光的原罪。然而,王逸宸的坦率,则呈现出一种价值观的根本转变。在流量经济背景下,个人IP已演变为一种新型无形资产,其继承模式与传统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的继承截然不同。它不再是隐秘的私下输送,而是通过直播、短视频等公开平台,将父母多年积累的知名度、粉丝基础直接转化为子女的“启动资金”和“流量红利”。这种IP继承机制,使得拥有“名人父母”的子女在起跑线上便获得了远超常人的曝光机会和商业价值。例如,王逸宸的抖音账号粉丝已逾230万,单条视频报价可达15万元。这种变现效率,远非普通人十年寒窗苦读所能企及。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胡建华指出,父母为子女提供资源是“扶上马”的责任,关键在于子女能否“送一程”——将资源转化为个人能力。然而,当资源本身即意味着巨大流量与商业价值时,个人能力的“送一程”似乎变得次要,甚至被流量洪流所裹挟,沦为一种锦上添花式的点缀。
这种IP继承模式,无疑加速了特定圈层内部的资源循环与固化,形成了一种新型的“数字世袭制”。当优质流量资源被少数拥有家庭背景的群体垄断,那些缺乏背景但才华横溢的年轻人,其上升通道将异常狭窄,甚至被彻底堵塞。这种新型无形资产的继承,可视为一种“数字遗产”。然而,当前法律对此尚存空档,在估值、继承、税务征收等方面缺乏明确规范,加剧了资源分配的不公性。例如,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为9岁女儿注册近40枚商标,涵盖45个国际分类,这种对未成年人姓名权的商业化布局,虽在法律层面合法,却引发了广泛的伦理争议,凸显了法律对“数字遗产”规制的滞后性与无力。这不仅仅是财富的代际传递,更是特权在数字时代的隐秘扩张。
从历史维度审视,“星二代”现象并非今日才有的新鲜事。上世纪,葛优、陈佩斯等也曾顶着父辈光环踏入演艺圈,但彼时更多依赖的是言传身教和在作品中摸爬滚打的磨砺,实力是硬通货,资源是辅助。而今,流量至上、资本逐利的时代,IP继承更强调快速变现与商业利益,将“资源世袭”推向了极致。放眼国际,好莱坞的安吉丽娜·朱莉、小罗伯特·唐尼等,虽有家族光环,却凭借过硬的演技和一部部代表作成功摆脱标签,赢得全球认可。然而,也有如约翰尼·德普之女莉莉-罗斯·德普和卡戴珊家族成员肯达尔·詹娜,尽管享有顶级资源,却因“否认特权”的言论和表现引发超模圈的集体批判,被指责忽视普通人奋斗的艰辛。韩国K-pop练习生制度以其严苛闻名,被誉为“地狱级内卷”,但“星二代”如小沈阳女儿沈佳润仍可选择在韩国“镀金”出道,规避国内激烈的竞争。这表明,无论东方西方,资源优势普遍存在,但公众对“特权”的态度则差异显著,尤其是在信息透明的流量时代,任何试图合理化特权的行为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审视与反噬。
社会对“星二代”的矛盾心理,本质上是对社会流动性受阻的深层焦虑。公众反感并非资源本身,而是那种“理所当然、毫无感激之心”的态度,以及特权阶层对普通人奋斗艰辛的漠视。王逸宸“我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蹭吗”的坦率,被部分人解读为对特权的合理化,尤其在其直播曾因价格争议“翻车”后,公众对其专业性与诚信度产生质疑。这种坦率可能无意中忽视了普通人奋斗的艰辛,从而加剧了社会公平感的撕裂。即便王逸宸强调“轻松拍视频背后是凌晨三点脚本改写”,其与普通白领十年工资的收入差距,仍旧触动了大众对社会公平感的敏感神经。这种“努力”在巨大的资源鸿沟面前,显得苍白无力,甚至成为一种讽刺。
因此,社会需要对这种新型的“IP继承”模式进行深层反思。父母为子女铺路无可厚非,这是人性使然,但如何避免子女将资源视为理所当然,并强化其责任教育,是每个家庭面临的挑战。同时,平台和监管机构也需构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,例如对“星二代”账号标注家庭背景,强化产品审核,保障消费者权益,也为草根创作者提供公平赛道。流量时代,父母的托举不应被污名化,但“蹭流量”绝非长久之计。唯有将资源转化为个人价值,以诚信与实力回应质疑,方能实现真正的代际共赢,避免社会在流量的喧嚣中,撕裂对公平的共识。
流量潮头,个人IP的代际传承,正以其独特姿态挑战着传统社会对公平与流动的认知。如何平衡资源优势与个人奋斗,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健康与否的关键标尺。唯有构建更为透明与公正的机制,才能确保每个个体,无论起点如何,都能在时代的洪流中,凭借实力而非仅仅是“蹭”,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。否则,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艺术的繁荣,而是资本的狂欢与才华的凋零,最终,整个社会都将沦为一场无聊透顶的“剧本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