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 “霍光专权:连立三帝的大臣”!
“霍光专权:连立三帝的大臣”!

发布日期:2025-08-29 19:22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前因:汉武帝去世,后果:昌邑王被废

公元前87年,汉武帝驾崩的消息传遍大汉帝国。作为一代雄主,武帝生前英明果断,开疆拓土,威震四方,但他临终前的安排,却为后世埋下了隐患。武帝的皇位由他生前所立的太子刘弗陵继承,然而那位太子在巫蛊之祸中丧命,年仅八岁的刘弗陵(即后来的汉昭帝)成为新皇帝。面对如此幼小的皇帝,朝中设立了五位大臣辅佐,霍光位列其中,成为五大臣之首。

这五大臣的出现,实际上开启了汉朝历史上一段复杂而又充满权谋的时期。霍光的权力逐渐扩大,他以辅政大臣的身份,实质上掌控了整个朝政。那时,朝中局势暗潮涌动,各派势力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。霍光凭借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支持,逐步稳固了自己的地位。

然而,霍光的权力并非一帆风顺。公元前80年,霍光将自己关进一间画室,闭门不出。这一行为源于一次危机:燕王刘旦(后来的汉昭帝)上书弹劾霍光,指责他有谋反之嫌。此事成为霍光权力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,也显示出他在朝中的地位已然极为稳固,以至于即便面对皇族的指控,他也能泰然处之。

这间画室内,悬挂着一幅特殊的画——周公背着年幼的周成王会见诸侯的图像。此画由汉武帝生前赐予霍光,象征着霍光被授予“辅佐少主”的重任。汉武帝在临终前留下遗诏,明确指示由霍光为首,辅佐新帝刘弗陵,确保汉朝的江山稳固。正如这幅画所寓意,霍光被比作周公,肩负着辅佐少主、安邦定国的重任。

汉武帝死后,八岁的刘弗陵即位,霍光的权势也随之攀升。他凭借“辅政大臣”的身份,实际上掌控了朝政大权。皇权虽在幼帝之手,但实权已然落入霍光一人之手。这种局面引发了朝中一些大臣的不满,尤其是其他辅佐大臣的反应更为激烈。

当时,辅佐大臣中,金日磾已然去世,田千秋则选择了自保,成为“猎狗”,试图在霍光的阴影下保全自己。上官桀和桑弘羊两人则站在了反对霍光的阵营里。他们的反对,不仅仅是个人的恩怨,更关乎权力的争夺。上官桀是霍光的女婿,他的孙女还在六岁时就被立为皇后,这一系列的亲属关系使得上官家一度荣宠至极。然而,随着霍光的权力逐渐巩固,上官家在朝中的地位也变得微妙。

在立后的问题上,长公主的势力起了关键作用。长公主支持霍光,帮助他巩固皇位的同时,也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。上官家试图借此机会,为孙女谋取一份侯爵的封赏,然而这一切都需要霍光的点头,否则根本无法实现。霍光的专权让人们看得明白,他的意志就是朝政的最终裁决。

桑弘羊则在财政上有一定成就,他曾为国家财政做出不少贡献,但在霍光面前,却难以施展拳脚。霍光的子弟、女婿几乎垄断了朝中要职,形成了一个以霍家为核心的权力集团。如此一来,朝堂上充斥着霍家的子弟,形成了明显的家族势力。

这一切,使得上官桀、桑弘羊和长公主心生不满,联手策划推翻霍光。他们决定趁霍光休假之际,伪造皇亲燕王的名义,向汉昭帝上书,指责霍光逾越礼制,操控军队,谋划谋反。这份奏章一经呈上,立刻引起轩然大波。

汉昭帝面对这份奏章,表现得极为镇定。他没有立即作出反应,而是让人请霍光上殿,询问真相。霍光被召入殿中,皇帝依然尊称他为“大将军”,并表示相信霍光无罪。此时,霍光心中暗自揣测,心想皇帝的态度或许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。

然而,事情的真相很快浮出水面。有人揭露,燕王所书的奏章是伪造的,早已被逃跑的谋划者所遗弃。此事的揭露,使得朝中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十四岁的汉昭帝逐渐展现出皇帝的威严,他不再是那个被群臣带着长大的奶娃娃,而是开始以皇帝的身份主持朝政。

上官桀和桑弘羊的脸色变得极为难堪,他们的阴谋逐渐败露。上官桀既恨又怕,试图说服皇帝相信自己,但汉昭帝毫不留情,直截了当地斥责他们的阴谋。他强调,大将军霍光是先帝留下的辅佐之人,任何污蔑他的人都将受到严惩。

在这场风云变幻中,汉武帝生前赐予霍光的“周公辅成王”的图像,依然悬挂在宫中,象征着霍光的辅政地位。此时,朝中局势已然明朗:反对霍光的势力败退,阴谋破灭。

然而,反对派的残余力量并未就此罢休。他们策划了一场更为激烈的阴谋:长公主邀请霍光赴宴,暗中埋伏武士,意图在宴会中刺杀霍光。事成之后,他们计划废黜汉昭帝,立燕王为帝,篡夺皇位。

但这个阴谋很快败露。上官桀、桑弘羊的阴谋被揭穿,反派势力遭到灭族的惩罚。长公主和燕王也选择了自尽,结束了这场血腥的权力斗争。唯有小皇后上官氏,得以保留皇后之位,继续在宫中维持表面上的平静。

这段历史,展现了霍光如何在汉朝初年,凭借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坚韧不拔的意志,掌控了朝政大权,成为“连立三帝”的关键人物。他的专权,虽带来了短暂的稳定,却也埋下了祸根,为后来的宫廷斗争和权力更替埋下了伏笔。

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